健康養身★異位性皮膚炎癢癢 關鍵在微生物群落失衡

異位性皮膚炎癢癢 關鍵在微生物群落失衡

(健康醫療網/記者余秝潾報導)時序進入秋冬,在這季節變化時,異位性皮膚炎極易好發;皮膚科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會反覆發作,皮膚的微生物群落失衡扮演關鍵角色,至於要對抗異位性皮膚炎,穩定病症並降低復發率,首要做好皮膚的保濕。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王國憲主任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因基因異常、周圍環境、免疫失調、皮膚先天障壁缺損等因素,造成皮膚極度乾燥、易受外來過敏原刺激泛紅、同時會反覆出現搔癢的皮膚病;除了皮膚先天屏障功能缺損之外,微生物群落多樣化的高低,也會造成異位性皮膚炎復發。

根據2012年美國國家人類基因體研究院首席研究員JULIE SEGRE的研究發現,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復發期前,皮膚微生物群落多樣化開始降低且失衡,隨即進入復發期;當症狀開始改善後復發期結束,皮膚微生物群落多樣化又再度提升恢復平衡狀態。

修補先天角質缺損不全,使用皮膚保濕劑是治療異位性皮膚炎首要任務!王國憲主任強調,由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皮膚角質層有缺損,保濕劑可以發揮修補作用,提高皮膚對外防禦力,而平時也可適時使用具治療性免疫調節劑,來達到預防復發的功效。

王國憲並建議,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應避免情緒壓力、睡眠不足、避免刺激性的清潔劑、過度清潔,以及避免羊毛、非天然材質的衣物,以棉質或絲質材質較安全,且可使用除濕機以保持室內濕度介於50~65%,使用空氣過濾器以減少黴菌滋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59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醫學研究,50歲以上罹患大腸直腸癌比例有逐年上升趨勢,除了常見的危險因子,像是低纖飲食、抽菸、肥胖、家族基因遺傳等都可能埋下疾病的危險因子。成大醫院直腸外科陳柏全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排名國人癌症死因第三名,為此衛福部大力推廣糞便潛血篩檢,就是希望能透過早期診斷治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根據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BMJ)上的1篇研究發現,糖尿病前期會增加心臟病致死的風險,特別是本來就有心臟病史的人。所謂的糖尿病前期指的是空腹血糖值為100至125mg/dL,口服葡萄糖後2小時血糖達140至199mg/dL,或是糖化血色素達5.7至6.4%之間。預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一到暑假經常是孩子近視或加深度數高峰,等到開學回到學校,發現看不太到黑板,就醫檢查才發現,近視度數突升200或300度,臨床醫師觀察,天氣熱讓孩子不想出門,加上長時間近距離看3C用品可能是主要關鍵,醫師提醒家長在最好管理妥善管理孩子用眼時間外,及時就醫也能降低持續惡化...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近日40歲住台中的謝先生,在升級當了爸爸後,每天到家的第1件事情就是抱小孩,因為姿勢不正確的關係,使得前臂外側痠痛,漸漸延伸至手肘產生劇烈疼痛,每當小孩討抱時也只得忍痛拒絕。起先透過貼藥布、各式按摩、整復推拿等方式治療皆不見效,改透過乾針治療後,謝先生網球肘症狀大幅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