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當心! 部分高危險妊娠死亡風險達75%

當心! 部分高危險妊娠死亡風險達75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俗話說,「生贏雞酒香,生輸四塊板」,由此可知,生產蘊含風險,嚴重甚至會奪去媽媽、小孩生命。「第19屆亞大周產期醫學會年會」大會主席、臺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李建南指出,高危險妊娠族群依疾病、情況不同,產婦死亡風險也不一樣,像孕婦若有先天性心臟病「艾森門格症侯群」(Eisenmenger's syndrome),死亡率高達75%,代表每四個人,就有三個人在生產時失去性命,因此建議女性若有這種疾病,盡量不要懷孕。

母親、胎兒、胎盤異常 就會增加風險
李建南醫師表示,母親、胎盤、胎兒中,只要一方有異常,就屬於高危險妊娠。舉例來說,像母親子宮肌瘤長很大、有風濕免疫疾病、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腎臟病、心臟病等,或像植入性胎盤、多胞胎,都會增加生產併發症風險。

臺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施景中表示,他比較印象深刻的是,過去曾遇到一名產婦,生產後出現肺動脈高壓、昏迷,在加護病房躺了一個月,當時以為沒救了,都準備拔管了,沒想到患者睜開眼睛、醒過來,終於活下來。

女性25-35歲 較適合懷孕
李建南醫師指出,高齡懷孕、體重過重,都會增加高危險妊娠發生機率,有些女性年輕時沒有子宮肌瘤,但隨著年齡增長,子宮肌瘤越來越大,且生下染色體異常、唐氏症小孩的機率也會上升;雖然臨床上曾遇到有女性50歲自然懷孕,但畢竟是少數,女性25歲到35歲是懷孕、生子黃金期,一定要把握時機。

施景中醫師也提醒,定期接受產前檢查,若發現異常,及早介入、處理,做最好的準備,才能降低生產併發症風險。

亞大周產期醫學會年會 引起熱烈迴響
另外,甫於台北所舉行的第19屆亞大周產期醫學會年會,共有22國、超過700名產科、新生兒科醫師、助產師等共襄盛舉。李建南醫師表示,透過知識、經驗的交流、分享,希望可以為產婦、胎兒創造更安全、更友善的生產環境。(2016亞大周產期醫學會年會特別報導)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34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全台疫情三級警戒持續一段時間,無形中也降低癌症患者就醫意願,就怕待在醫院的時間長,增加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主任曾令民醫師表示,醫院的管控其實非常嚴格,疑似新冠肺炎、確診病患與一般民眾、病友都是分開的,且協助治療的醫護人員目前皆已接受過疫苗注射,因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四十多歲女性患者,十年前開始出現久咳、胸悶、喘鳴聲等氣喘症狀,期間使用支氣管擴張劑,但仍無法穩定控制氣喘症狀,直至兩年前至彰化基督教醫院,透過抽血檢查,發現免疫球蛋白E指數明顯上升,屬於嚴重過敏型氣喘,經由施打抗免疫球蛋白E生物製劑,氣喘症狀已明顯控制,久咳及喘鳴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台灣疫情逐漸受控,疫苗也陸續到位。隨著施打族群擴大,坊間充斥許多施打疫苗引發負面影響的疑慮。然而疫苗是對抗新冠肺炎的重要保護傘,隨著變種病毒在全球掀起新一波流行,民眾對於疫苗保護力的看法有所保留,本次邀請台灣疫苗推動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教授及理事長黃玉成教授,為民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關節疼痛並非肌肉傷害?紅腫痛恐罹患乾癬性關節炎而不自知年僅40的吳小姐(化名)是名乾癬患者,每周都會參與羽球隊的練習,但運動後總感到右手指關節疼痛,起初誤以為是頻繁的揮拍動作引起發炎,只要稍作休憩便會好轉,直至非慣用手也感到關節疼痛且陸續出現下背痛、活動受限等現象才警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