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當心!滑手機成癮 恐記憶退化 擺脫手機控制這樣做,讓你找回自己的人生的7個方法

看文章前,先跟大家分享一支網路爆紅的影片《Look Up》...

若您先前已經看過這影片,那麼請您繼續閱讀下面文章:


滑手機成癮 恐記憶退化

不當「多核心電腦」 專心做一件事

智慧型手機會讓人變笨?有醫師發現,近來增加一、兩成病患,在門診主述常忘東忘西、記憶力變差。 醫師提醒,使用智慧型手機也要有正確習慣,千萬不要把自己搞得像是一台「多核心電腦」,邊做事邊滑手機,這樣會影響注意力與記憶力。

當心!滑手機成癮 恐記憶退化 擺脫手機控制這樣做,讓你找回自己的人生的7個方法

 

撰文 / 張又晴  / 今周刊   909期

你這幾年是不是只要一停下來,就習慣性拿起手機看?甚至聽到簡訊、LINE的訊息通知聲,馬上就跳起來深怕漏掉重要訊息?若你是這樣的重度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可要當心,持續這樣過度使用習慣,可能會影響注意力與記憶力。

書田診所進行一份關於智慧型手機的相關問卷調查發現,有六成八的智慧型手機使用者,會一小時察看手機一次,甚至還有一成七的使用者表示,他們會隨時察看手機;至於察看的內容,有五成五是為了察看訊息,二成二是使用社群網路。

干擾大腦儲存功能

在使用習慣部分,有三成的人會在工作、吃飯或其他活動時同時使用手機,有六成一的人偶爾會這麼做。令人驚訝的是,高達四成六的人會因為察看手機而短暫忘了自己原本要做什麼事、四成一的民眾感覺自己的記憶力變差甚至無法專注。

書田診所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婷毓說,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化,捷運上、公車站前、各種場所等候區裡面都充滿低頭族,拚命用手指滑動手機,但讓她印象深刻的卻 是,門診中也常見到一邊描述症狀、一邊急著找手機的患者,甚至還有同時主述自己記憶力變差,漏東忘西的人也增加了兩成。

使用智慧型手機反而會讓人變笨?黃婷毓從醫學角度分析,大腦在記憶過程中,先進行「登錄」後,再把記憶儲存在特定的腦部區域,完成這些動作後未來才能在需要時提取出來,讓大腦記起所需的資料。如果在登錄過程中,受到環境或其他因素干擾,都可能影響到記憶的儲存與提取。

黃婷毓說,智慧型手機隨時出現的鈴聲、提醒聲,或邊開會邊滑手機,都會影響記憶登錄的完整,一旦登錄動作不完全,儲存一個不完整的記憶,等到大腦要提取時就無法取得完整記憶。

黃婷毓建議,人只有一個大腦,不像多核心電腦可以同時運作展現強大功能,故使用智慧型手機時一定要避免多工進行,像是邊吃飯邊滑手機、邊工作同時開多個視窗,這些壞習慣只會讓大腦記憶能力越來越差。

沒手機會不安已成癮

雙和醫院精神科主任李信謙則說,使用智慧型手機會不會影響記憶,還需要更多大型調查佐證,但對於短期記憶能力確實會產生影響,如果覺得自己在一段時間內明顯感覺記憶退化,一定要趕緊找出原因,可以先試著離開手機一陣子,觀察自己狀況有無變化。

李信謙認為,雖然智慧型手機不是引起記憶力退化的單一因素,但若過度使用,絕對會造成身心影響。像是資訊焦慮症患者,就可能會因為手機沒電、沒收到訊息而焦慮,甚至影響睡眠品質,導致隔天注意力不佳,連帶情緒也受到影響。

此外,過度使用手機也可能會出現曾受到熱烈討論的「網路成癮症」。智慧手機也可視為一種網路,若是處理公事、資訊傳遞、人際溝通等都還不至於會過度使用,但玩網路遊戲就會不自主點開臉書等,還是須特別注意使用習慣。

李信謙建議,若發現自己越來越離不開手機、無法控制自己的使用時間、沒有手機就顯得不安、易怒等變化,就有可能出現成癮現象,最好能請專業醫師指導怎麼脫離手機的控制。

黃婷毓也提醒,如果發現記憶力、注意力受到影響,就應調整使用智慧型手機習慣,讓這些短暫現象得到緩解;若遠離手機還不能改善,就要趕緊就醫,避免短暫影響成為慢性,讓大腦運作能力降低甚至喪失。

擺脫手機控制
這樣做

1.關閉提醒功能
手機中的很多軟體都自動設定成主動提醒,可以選擇把提醒功能關閉,或讓自己養成固定時間察看,不要一直拿著手機不放。


2.輕重要分
把依賴智慧手機的工作區分輕重,把不重要的提醒功能關閉,只保留重要的提醒鈴聲。

3.不要多工
別把自己當成多核心電腦,一次只做一件事,不要隨時隨地都把手機拿出來滑。

4.休息關手機
當身心完全進入休息狀態時,盡可能把手機關掉,讓大腦完全休息避免手機干擾。

5.逆向思考
如果是一起床或是一坐下來就拿起手機,可以要求自己先做別的事,像是先洗臉刷牙後再看手機。

6.善用停止工具
可以設定鬧鐘提醒自己使用時間,或是限定自己使用時間,時間一到就立刻停止使用手機。

7.利用朋友家人
請常接觸自己的人,提醒自己還有許多工作或運動要做,避免長時間沉溺於手機或是網路上。

 

 

【Life生活網取得《今周刊》授權文章專屬使用:原文詳載於《今周刊》。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推薦

周晉逸/職能治療師 五十肩又稱為冰凍肩,醫學上之學名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肩關節囊因為發炎而產生沾黏,進而產生疼痛及活動角度受限等問題,現在五十肩發生的年齡有愈來愈提前的趨勢,並不如大家傳統過去所述均於50歲左右發病。 其影響日常生活甚深,患者常見像是穿脫衣物、洗澡刷背、手舉高(過頭)要梳頭髮及伸...

閱讀詳情 »

▲長庚衛教機器人引進創新「AI語音雙向互動」Dolly進駐診間。(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能聽能說的「機器人」進駐診間,病人有疑問時不必再盲目聽信網路上不一定正確的資訊!林口長庚今年就針對糖尿病黃斑部病變病患推出長庚衛教機器人「Dolly」(多莉),具有全台...

閱讀詳情 »

文/周滋靜 採訪諮詢/好食課(媽咪食課)營養師黃思穎.台北市信義區健康中心合作講師暨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營養師李芷薇 攝影.造型/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演出/媽咪陳梓柔 均衡飲食以為了讓身體功能正常運作,因此必須攝取足夠的營養素,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是很重要的事,特別是在懷孕階段,媽媽必須...

閱讀詳情 »

很多年長者因為雙腳不方便,走不遠所以不愛出門,長久不活動就會逐漸虛弱下去,惡性循環的結果,甚至會連坐都沒辦法!所以從年輕時就該注意走路的姿勢,避免姿勢不正引發肩頸僵硬或腰背痛情形。當痠痛情況出現,很多人都會貼藥布,但是藥布貼久了,卻有可能引發腎衰竭! TVBS《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邀請專家告訴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