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下糖尿病友如何超前佈署 台灣糖尿病之父:「這件事」是關鍵!

疫情下糖尿病友如何超前佈署 台灣糖尿病之父:「這件事」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仍持續延燒,確診人數攀升,各國民眾人心惶惶,所幸台灣防疫得當,疫情未失控升溫。據統計,目前國內7名死亡案例中即有4名具有糖尿病史 ,一時之間糖尿病患者人人自危,而且研究指出,血糖高可能會影響抵抗力,使患者可能增加呼吸道感染機會,血糖過高甚至可能刺激呼吸道病原體生長 。為此,有「台灣糖尿病之父」之稱的林瑞祥教授解釋,罹患肺炎時重症與致死率,與糖尿病等慢性病有一定程度關聯,糖尿病患者若不幸感染肺炎病毒,出現重症的比例與致死率皆高於一般健康的人。糖尿病患者若長期血糖控制不佳,不僅易產生全身大小血管病變,亦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導致罹患肺炎後提高死亡的風險。

糖尿病的超前佈署 及早補充胰島素 給予胰臟喘息空間

由此可知,糖尿病患者必須將血糖控制好,才能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提高免疫力。林瑞祥教授分享,過去英國曾進行一個收案逾千人剛罹患糖尿病民眾的全國性調查,結果顯示這些剛罹患糖尿病的人,胰臟內負責分泌胰島素的ß細胞,分泌能力僅是正常人的一半,之後逐年檢查發現每年持續下降約4%左右!故可推測患者罹患糖尿病約14年後,自身製造胰島素的能力便已消失殆盡。

糖尿病該如何超前佈署,及早補充胰島素,讓胰臟有適當的休息更是決勝關鍵!很多患者新診斷時,便使用胰島素治療,補充身體缺乏的胰島素,也讓胰臟休息,不少患者待胰臟功能回復之後,就有機會停用胰島素且血糖持續達標。

林瑞祥教授說明,現今醫學技術發達,已有多種很好的胰島素可補充,坊間常誤傳胰島素劑量越高代表病情越嚴重,但胰島素的劑量取決於每個人身體需求量的不同,不代表病情嚴重度,適時補充胰島素,讓血糖順利達標才是重點。

調整胰島素劑量其實很簡單 找”共照”掛保證醫療院所

關於如何調整胰島素劑量,讓自己的空腹血糖順利達標,林瑞祥教授表示,以長效型基礎胰島素為例,每天早晨量一次血糖,若空腹血糖值連續三天超過100,就增加兩個單位胰島素,依此類推,用漸進式方法讓血糖逐步恢復至正常值100左右,此方式在各國已實行多年,是種相對較安全且和緩的控血糖方式 

林瑞祥教授提醒,糖尿病不能完全靠藥物控制,糖尿病屬於慢性疾病,生活中許多小細節都應注意。所幸現有糖尿病共同照護網可提供完善的團隊照護,糖尿病共照網結合了政府衛生部門、臨床醫療團隊形成一個照護網路,透過醫師、護理衛教師、營養衛教師及藥師的團隊照護,整合龐大醫療團隊力量,協助糖友進行個人化血糖管理、生活飲食指導。讓糖友能快速學習調整胰島素劑量,讓血糖更快達標!上網搜尋”糖尿病找共照”即可找到離您家最近的優質醫療院所。

欲了解更多控糖資訊,歡迎搜尋「糖尿病找共照」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68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當乳癌輔助性治療效果不彰,病人一聽接下來要化療,腦際立刻浮現令人難受的副作用,往往裹足不前,甚至轉而求助非正統療法祈求一線生機,導致延誤病情,一名55歲荷爾蒙受體陽性女教師停經後1年,察覺右側乳房有硬塊,到醫院檢查,確診為乳癌二期,腫瘤約2公分,幸好沒淋巴轉移。她接受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酒糟性皮膚炎 蠕形蟎蟲比常人多10倍容易臉紅超過三十分鐘、潮紅超過十分鐘、血管絲明顯,或是長滿丘疹膿疱、鼻子增厚等,都是酒糟性皮膚炎的主要症狀。臨床上將酒糟分為第一型酒糟,症狀是紅斑、血管擴張;第二型稱為丘疹膿疱型;第三型,有鼻子增厚的鼻瘤症狀;以及第四型,分佈於眼睛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癌症時鐘」持續快轉!隨著全球人口快速老化及不健康生活型態,癌症發生人數持續攀升。據國健署最新公布,每5分鐘就有1人罹癌,再創史上最快紀錄。而傳統多藉由組織切片才得以診斷腫瘤,目前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創新發展,精準醫療成為癌症治療的新主流,協助患者找到最好的治療方式。抽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有位72歲的陳爺爺,有高血壓、糖尿病及心房顫動病況,他都按時服用慢性病藥物及新型口服抗凝血劑來預防中風。去年底,陳爺爺不慎跌倒,頭部撞擊地面,呈現意識不清現象,家人立即將他送至急診,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腦部持續在出血,還好陳爺爺服用的抗凝血劑有專一反轉劑,能快速恢復凝血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