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下難以維持骨本 骨鬆骨折怎麼照護?

疫情下難以維持骨本 骨鬆骨折怎麼照護?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仲夏雖至,全球聚焦的夏季奧林匹克會才結束不久,新冠病毒及其印度變種所帶給人們的健康生命威脅仍然持續攀升中。相關疫苗的注射及覆蓋率各國不均,號稱「防疫模範生」的台灣今年五月後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挑戰,全國醫療體系的負擔也是極其嚴峻,然而各種急慢性疾病的傳統處理方式也不斷地在滾動中主動,或被動式的改變以求適應,骨鬆骨折的照護管理模式也不例外。

活動量降低、陽光暴露不足、營養失衡 對骨本不利

首先在新冠疫情當中,因為必要的隔離或警戒政策全面執行,人們被迫固定減少所謂正常活動,加上日常運動或四肢活動量相對減少,及飲食熱量攝取可能偏頗,通常陽光暴露不足或無法攝取足夠的維他命D或鈣質,加上老年族群普遍存在的肌少症,還有睡眠障礙或者是恐懼不安產生的精神壓力升高,這對「骨本」的維持有不利的影響。

接受針劑型治療骨鬆 必要時改口服藥物

醫療體系更為因應疫情,從原本的實體門診改為遠距通訊門診,不論是醫護人員或者是病患必須重新適應如此陌生或有其限制的醫護行為,此時骨鬆治療藥物的持續給予就變成重大的課題。譬如本來接受注射型藥物的病患,不論三個月或者六個月,甚至一年一次的劑型,可能因為交通不便或防疫需求,必要時改為傳統口服藥物的方式,這一點基層醫療同仁可以有很大的實際幫忙,重點在於不要中斷原本進行的治療,至於藥物形式可以彈性處理,病患或家屬可以和骨鬆專科醫師合作討論決定。

骨鬆相關檢查可暫緩 鼓勵注射新冠疫苗

另外如果原先有安排骨質密度(DXA)攝影檢查或抽血生化檢驗都可以暫緩,等待疫情穩定後再執行。若要接受新冠疫苗注射,如果原來接受注射型的藥物可以隔開一週以上都沒有問題,疫苗種類選擇和骨質疏鬆治療並無相關,仍然必須做全人整體的考量,加上因為骨鬆骨折的病患通常為老年族群,身上的心腎共病較多,也是新冠肺炎感染的高危險群,和醫護充分討論後也應該鼓勵並主動接受疫苗的注射。

骨鬆及骨折照護 需持續治療不中斷

簡言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燃燒當中,骨質疏鬆及骨折照護處理,必須要長期持續性不中斷的治療,有任何相關問題請跟原有的醫療團隊討論諮詢,若是新發生的骨折病例也必須就近迅速處理,並接受長期定期治療追蹤,這和任何慢性疾病處理原則都是相同,最後也冀望大家醫療同仁及病患和家屬在疫情當中都能夠保持活力滿滿,在維持健康的路上繼續努力加油!

(文/高雄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糖尿病中心主任 陳榮福醫師提供)


【延伸閱讀】

骨鬆學會 呼籲早期治療骨鬆、對抗骨折

骨鬆性骨折該怎麼治療 開刀還是保守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16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12月1日(周二零時)開始,不論身份與目的,所有民眾入境台灣,登機前都須提出新冠肺炎病毒核酸陰性報告,外界不斷質疑中央流行指揮中心可能違憲或配套不完全,假使用心人持偽造證明,機場人員難辨識外,台灣衛生機關也難查證,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回應,若有情資歡迎檢舉。 莊人祥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58歲的陳先生,有高血脂病史。在四年前,因腰椎間盤突出開過脊椎手術,最近運動時,中間休息的間隔越來越短,有時還會跑到喘不過氣,且伴隨著胸悶、心臟被抓住的感覺;直到至心臟內科掛號,經過檢查後,發現心臟上面的三條冠狀動脈,每條都有超過70%以上的狹窄,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閱讀詳情 »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日,疾管署署長周志浩今日特別出席防治愛滋相關活動,他表示,除了提醒國人愛滋的威脅外,也希望傳達一項訊息,就是愛滋是可以預防的,且預防工作須要仰賴眾人齊力合作。周志浩說,愛滋病例在台灣已經連續3年下降,今年可望再降2成。周志浩今日出席世界愛滋病日「攜手團結為愛向前」記者會,他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50歲的陳小姐,最近半年來感覺下肢麻木,曾經接受過復健及保守治療,但症狀並無緩解而且無法長時間行走,於是至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外科求診。經神經學檢查後發現,陳小姐麻木的範圍,與腰椎退化的表現並不相同,下肢的本體感覺與肌腱反射皆有異常,安排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胸椎有腫瘤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