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疫情強勢來襲! 專家教你如何正確調適心理

疫情強勢來襲! 專家教你如何正確調適心理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近日新冠肺炎本土確診案例數大幅上升,民眾對於疫情的未來走向感到不安,因應疫情的各種配套措施,原先的生活作息面臨變動、調整,民眾心情與行為上開始容易受影響,甚至有焦慮的情況發生。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葉北辰諮商心理師表示,「可以把人心想像成一個容器,容納的情緒量是固定的,因為疫情產生的焦慮感壓縮到內心的容量,就很容易對週遭的人感到不耐煩,進而產生摩擦。」

面對大量疫情資訊 當心過度關注「資訊狂躁症」上身

打開手機一滑,關注疫情現況成為民眾每日的例行公事,葉北辰指出,社群軟體使用民眾多,類似的資訊在不同的群組重複出現而被強化,也是放大民眾對於疫情不安感原因之一,民眾可以對自己限制每日讀取訊息的時段、或次數,來避免過度關注,甚至演變成「資訊狂躁症」。

居家防疫≠與生活脫節 保持真實的人際連結很重要

因應防疫措施,不只一些縣市八大娛樂場所暫時停業,民眾也會自發性避免外出,未來面對需要長期在家不出門,不只生理狀況需隨時注意,心理狀態的調整也是至關重要。專家呼籲在家接收官方可靠疫情消息來源、避免傳播未經證實資訊,建立日常規律作息,例如幾點睡、幾點吃飯,或是起床後換下睡衣,區隔日常與睡覺衣物,這些小小的動作都有助於維持生活品質。

「你要記得保持真實的人際連結,它也會強調一種即時互動性。」葉北辰強調,保持真實的人際連結,不包含文字或語音訊息等等,無法得知對方何時回覆的聯繫方式,而是需要即時性的互動交流。

生活受限制影響心情? 專家推「利他聚焦」

面對突然增加許多限制的生活,葉北辰說,「將焦點放在其他人的獲利點,例如說居家隔離的時候,將自己被隔離的不便,轉換成保全台灣全體人民的福祉,這類型的『利他聚焦』是個有效轉換心情的方式。」

【延伸閱讀】

疫情連環爆超焦慮 諮商心理師呼籲這樣做

【新冠肺炎】新增334例本土、5例境外移入 256例校正回歸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2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原來天賦真的會遺傳!菲律賓有一名小女童從會走路開始,就被身為前啦啦隊員的父母訓練高空拋接和金雞獨立等高難度技巧,但是這都難不了她,小萌娃俐落的啦啦隊動作影片上傳網路後,馬上引起網友的熱烈討論。2歲的Zeexhie被父親抓著雙腳直接高拋上空,接著還展示空中金雞獨立的高超技巧,小小的身體只單靠一隻腳站在...

閱讀詳情 »

鏈鋸經常被用於伐木和造材方面,不過使用時的危險係數也是相當大,為了作業安全市面上已經推出了許多面部和手腳部防護裝備,然而腿部的防護卻一直以來都被人們忽視,然而不容忽視的是,鏈鋸意外中有1/3都是發生在腿部。 因而在使用鏈鋸的時候,一定要記得穿上專業防護褲,它能夠有效的防止鏈鋸切傷腿部。下面這段視頻進...

閱讀詳情 »

在YouTube上有一名擠痘痘醫生,專門分享一些你最不喜歡 (也最喜歡) 的移除特大粉刺痘痘的畫面。     以下她分享了一位媽媽在眼角附近的一顆超大粉刺,在擠出來的那瞬間,我頭都暈了。     天啊~大家有病就一定要看醫生,不要等到這麼嚴重啦!  ...

閱讀詳情 »

說服孩子們去看牙醫是一件很困難的事,現在佛羅里達州傑克森維爾的孩子們更加不敢去看牙醫了。因為當地一名叫做霍華德(Howard Schneider)的醫生在治療期間虐待兒童,並恐嚇孩子,同時大量斂財,引起民眾的憤慨。   ▼無數孩子遭受這名牙醫的虐待。 不久前,傑克森維爾的一名媽媽帶女兒去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