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舒緩仍不容輕忽! 智慧防疫用科技優化

疫情舒緩仍不容輕忽! 智慧防疫用科技優化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國內武漢肺炎疫情延緩,但仍不可掉以輕心,尤其此次扮演防疫重要角色的科技防疫也持續優化!指揮中心指出,除了在疫情初期,就以超前部署的概念,規劃可能需要的防疫作為,也透過科技防疫,將邊境管制到社區管理,建置多項智慧防疫系統及訂定「實聯制措施指引」,不僅保護民眾健康,也保障隱私權利。

電子圍籬系統 助落實居家隔離並保護隱私

防疫期間的「入境檢疫系統」,從旅客入境健康聲明就開始彙整相關資料,並拋轉至「防疫追蹤系統」,以提供第一線民、警、衛政人員關懷防疫使用。指揮中心補充,透過電信定位訊號的「電子圍籬系統」,不僅協助民眾落實居家隔離及檢疫措施,另一方面為保護民眾個資,系統所取得的個人資料,也將依相關規定,規劃資料盤點及刪除等作業。

入境檢疫系統使用率達90% 發揮防疫效果 

目前「入境檢疫系統」使用率,已從啟用的74%提高90%,入境到關懷的時間,也從原本的19小時縮短為4.5小時。指揮中心說明,在「電子圍籬系統」裡居家檢疫者出框的比率從30%大幅度降低到0.3%,透過這些智慧防疫系統的協助,也讓世界看見台灣,包括澳洲、加拿大、美國、英國、日本等國都曾來詢問運作機制及交流。

持續規劃科技防疫技術 必要時可提供世界各國

為幫助民眾循序漸進恢復正常生活及產業經濟運作,指揮中心規劃「實聯制措施指引」,在兼顧疫調需求及個人資料保護,以個人資料最少侵害原則,實行疫調時可立即聯繫的資訊蒐集。指揮中心強調,因應未來可能疫情風險,目前也持續規劃包括使用人工智慧技術與GPS技術以協助個人自主健康管理的App、使用藍牙技術的社交距離App等科技防疫技術,且若世界各國政府所需,我國也採開放態度,提供原始碼,助全球防疫一臂之力。

【延伸閱讀】

國際趨勢!學名藥具戰略意義 專家破解學名藥迷思

想戴助聽器卻擔心價格? 聽力師全面分析

經痛很正常,錯錯錯! 她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解脫

氣喘發作才用藥超NG 醫:保養型藥物定期控制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4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30歲的張先生10年前因為膝關節腫脹疼痛在其他醫院就醫檢查,發現膝蓋前方突出一塊軟軟的腫塊,當時被告知只是運動傷害造成半月軟骨脫垂,因沒有卡住的症狀而選擇保守治療;但膝關節一直持續輕微不舒服,2年後甚至發現蹲不下去,因而再次就醫。當時有膝關節腫脹而抽了關節液檢查,抽出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異位性皮膚炎 反覆發作應長期控制異位性皮膚炎奇癢難耐,不只容易有全身濕疹、瘙癢,最惱人的就是會反覆發作。許多人覺得只要擦藥好了就沒事,不過醫師說,異位性皮膚炎屬於慢性自體免疫皮膚疾病。其中,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更因影響面積大,不只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同時也會影響情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臨床上一名60歲的婦人自年輕時就有脊椎側彎,由於長期不理會側彎的脊椎、也沒有改變生活習慣,長年下來她的脊椎已經右傾超過120度,十分驚人!但她近期除了飽受「彎曲人生」的痛苦之外,下背痛的情況也逐漸惡化,就醫後才發現是脊椎長了血管瘤壓迫神經所致,經與主治醫師溝通與討論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83歲王伯伯,5年前因為頸部及頭皮出現淋巴腫塊,經確診屬於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的「退行性大細胞淋巴瘤(ALCL)」,恰逢標靶藥物「抗體-藥物複合體」在台臨床試驗,他也搭上治療順風車,經歷6次療程後,淋巴腫塊幾乎消除。王伯伯的太太賴女士回憶,當初自己一手包辦照顧先生,不過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