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還是少出門 「開放博物館」可在家逛 

疫情還是少出門 「開放博物館」可在家逛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減少出門群聚成為日常新生活。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與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合擊,聯手中研院館所、16家博物館、美術館、研究機構等,運用「開放博物館」平台,推展「博物館 開放中」活動。無論是熱騰騰的當期展、經典重現的回顧展,或獨家推出的全新數位展,民眾在家皆能線上一指盡覽。

開放博物館聯手機構 線上展覽大匯聚

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召集人陳熙遠表示,學術研究為中研院的核心,「開放博物館」提供彈性的資料結構、各種時空展示及資料視覺化模組,不僅能保留研究素材原貌,更能多層次且立體地展現研究歷程與成果,讓研究者與社會大眾分享其成。「『開放博物館』是個結合典藏、展示與應用三大功能的數位博物園區,可作為研究成果的轉譯與展示平台,我們希望未來能呈現更多重量級研究,將學術研究與在地社會進行連結,促進知識普及與資料循環利用。」

除了將實體展轉化為線上展覽,「博物館 開放中」亦獨家收錄6個全新數位展,包括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的「星海巡奇」圖像展、嶺南美術館與獨立策展人合作打造的嶺南名家書畫精品展等。值得一提的是,「星海巡奇」圖像展展示了中研院天文所近5年來的重大研究發現,包括以高解析度影像呈現出行星與恆星如何形成、能推論黑洞質量的超罕見「愛因斯坦環」,以及全球首次建立的磁星之三維模型等。

透過開放博物館 典藏作品更多元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蕭宗煌表示,藉由「開放博物館」,臺灣典藏機構得以跳脫不同館所之間資訊系統的限制,將各家展覽匯聚於單一入口平台供民眾參觀,正好呼應了今年國際博物館日「多元與包容」之主題。

策展所使用的多數藏品,已開放於「開放博物館」供民眾近用。此外,部份文化機構也另行以公眾授權釋出珍貴典藏,包括臺灣音樂館所收德國波昂東亞研究所的文物贈品、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約7.5萬件考古資料、「臺灣生命大百科」網站的2,000張臺灣動植物精選影像等。國立故宮博物院也預計將已開放授權的藏品逐步提供予「開放博物館」。

【延伸閱讀】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 醫美產業逆勢增長原因揭密

高CP值肌膚保養之道 擦保養品、醫美治療雙管齊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19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一名48歲的劉小姐因膽固醇過高,服用降膽固醇藥物近一年時間,最近突然出現下肢無力症狀,到神經內科檢查後發現是因橫紋肌溶解症導致。沒想到停藥後下肢無力情形仍未改善,進一步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罹患了橋本甲狀腺炎,造成甲狀腺功能低下,因而出現高膽固醇與四肢無力狀況;所幸患者在服用...

閱讀詳情 »

  水是維持身體運作最基本的物質之一,一個正常成年人,一天至少要喝2000C.C水,才能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不過水喝的越多,也代表著跑廁所的時間也會增加,若是職業為長時間沒有廁所在身邊的工作者,為了避免跑廁所,他們的飲水量基本都不會多,長久下來反而對身體不好。但是正常喝水又沒地方排泄,實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根據國際疫情通報資料顯示,沙鳥地阿拉伯有一匹駱駝證實感染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這是第一起動物感染此病毒的病例。疾病管制署呼籲民眾,前往中東地區旅遊時,最好避免騎駱駝,也應避免接觸駱駝的唾液及排泄物,以免感染。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指出,沙烏地阿拉伯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上週國內登革熱確定病例,共新增24例本土病例,再創今年新高!新增病例以屏東縣14例最多,其次為高雄市9例及台南市1例,另外也新增6例境外移入及1例登革出血熱病例。疾管署表示,目前正值疫情高峰期,顯示疫情嚴峻且有擴散趨勢,民眾應多加防範。今年流行季截至11月11...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