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病人自主權利法、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哪裡不同? 專家解析「自主善終」

病人自主權利法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哪裡不同? 專家解析「自主善終」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85歲失智伯伯因反覆嗆咳、食慾差而住院,經診斷為吸入性肺炎,由於吞嚥功能退化,需置放鼻胃管協助餵食,減少反覆住院、避免脫水、又可兼顧營養的補充,但礙於病人可能自行拔管,有機率會給予約束;但若不置放鼻胃管,則可能引起嚴重感染、敗血症或死亡等。話說到此,家屬滿腦子浮現「鼻胃管與約束」的畫面,難道說違反父親交代不插管的意願,就是孝順嗎?

自主選擇善終 須經預立醫療照護諮商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家醫科林惠文醫師指出,為了保障病人能自主選擇善終的權利,《病人自主權利法》於2019年施行,至今年9月已約有兩萬六千三百多人完成簽署。法案明定在行使醫療的特殊拒絕權(預立醫療決定)時,必須先透過病人、家屬、醫療團隊三方在「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過程中,瞭解病人一旦面臨特定五款臨床狀態,如疾病末期、永久植物人等時候的真實願望,以及是否要以「醫療介入」的方式繼續延續生命。

病人自主權利法、安寧緩和醫療條例 有3大不同之處

《病人自主權利法》與大家熟知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有三點不同:

一、適用對象增加,除「末期病人」外,尚包含「處於不可逆轉之昏迷狀況」、「永久植物人狀態」與「極重度失智」等族群。

二、在特殊拒絕權的選擇中,不僅「維持生命治療」的範圍更廣,包含機械式維生系統、血液製品、為特定疾病而設之專門治療、重度感染時所給予之抗生素等,還加入「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選項,包含點滴、鼻胃管與胃造口等方式。

三、簽署對象僅限於病人本人,不同於《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中當病人意識不清無法表達時,得由最近親屬代為簽署同意書。

送一份愛的禮物 決定權交還給病人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至今已有186位民眾完成簽署,大多數都是曾經歷親屬或周遭朋友不得善終的切身之痛,但仍有近三成的民眾是主動為自己規劃人生最後一哩路。林惠文醫師說,藉由病人、家屬及醫療團隊三方的溝通,讓決定權交還給病人,可降低家屬幫他人做決定所造成的內疚與自責,因此十分鼓勵民眾可以為自己或家人安排一場預立醫囑的諮商,送一份愛的禮物。

【延伸閱讀】

實施病人自主權利法 北市八家醫院可諮商

末期失智的最後一哩路 安寧緩和醫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79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氣喘屬於常見且可達嚴重程度的慢性病,發作時,患者常會出現慢性咳嗽,且可能同時合併痰音等情況;國民健康署表示,主要因氣喘患者的呼吸道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因此若因平時無症狀發生而擅自停藥、減量用藥等,一旦不小心受刺激物影響,就可能造成氣喘反覆發作,嚴重時不僅會造成呼吸衰竭,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當體內免疫系統發生問題,因而產生過多發炎細胞以及發炎性細胞激素,促使身體正常結構遭破壞,這時就會出現關節疼痛、腫脹甚至活動不便等症狀,也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醫師鄭硯寧指出,包括手腕、手部掌指關節,或頸椎、顳顎關節等四肢關節都會受到影響,尤其若清晨剛睡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現年60歲的林先生,氣喘病史近20年,規律至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門診追蹤,並使用吸入型藥物穩定控制氣喘,近年來氣喘控制不佳,症狀包括咳嗽、痰多色黃粘稠,同時伴有呼吸急促和胸悶,每週至少3-4次因氣喘症狀包含喘鳴、咳嗽、呼吸急促、胸悶等,導致半夜經常醒來無法入睡,生活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91歲徐阿嬤,因突然呈現無意識狀態且雙手彎曲、不停顫抖,整個人猶如喪屍貌,家屬發現緊急送醫,經緊急處理後,漸漸恢復意識,並可與家人交談。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許楹奇安排24小時心電圖檢查,才發現原來是心搏過慢,引發短暫無意識症狀,經裝設心臟節律器後,徐阿嬤再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