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病毒讓全球悶變「壓力鍋」 研究:壓力也激發社會支持正面效果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籠罩全球下,不少人都備感不安以及沈重壓力,但最新研究顯示,壓力不見得都是帶來負面的影響,研究就指出,壓力會使人們更容易地給予和接受他人的情感支持,可能有助於人們和他人產生聯結來因應負面的情境。

這一篇2020年2月刊登於《壓力與健康》期刊的研究,由賓州大學學者進行,研究者連續於8個晚上與1622名參與者進行訪談,結果發現,參與者經歷壓力的當天,給予或接受他人情緒支持的可能性增加至2倍,到了隔天仍增加26%的可能性,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傾向給予和接受情緒上的支持,而男性處於壓力的情況下尋求情緒支持的可能性也會提升。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先前大多的研究都著重於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上述研究有趣的是,它注意到壓力會形成一種社會支持,成為促進人際交往的因素,當人們面臨壓力陷入負面情緒的同時也會激發支持及同理別人的正面效果。

最明顯的例子是,新冠肺炎疫情剛爆發時,大家陷入排隊買口罩的壓力並顯現出不安與焦慮,但葉雅馨說,當看到別人排隊沒買到口罩時,反倒能增進同理感,告訴對方哪裡可能還買的到。

葉雅馨說,由於男性的效果較女性來得弱,呼籲應不斷的提醒男性,有壓力是必然的,不論性別開口求助才是聰明的選擇,特別是疫情期間有很多的限制,包括自主管理、隔離檢疫、社交距離、避免群聚等,這些都需要改變原來的生活習慣,而習慣的改變本身就容易產生壓力,也容易帶來孤獨感,不過如此也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應付感與干擾,可自主掌控的時間增加,建議民眾趁著獨處時,思考什麼是重要的、哪些是值得的,給予真正重要的人事物支持與關懷。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邱弘毅強調,研究結果雖顯示,壓力似乎會讓人較容易地給予或接受他人情緒上的支持,然而這樣的結果是否可外推到一般人身上,仍待近一步的驗證。但他提醒,不論壓力是否能增進人際的聯結,都不可忽視壓力對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此影響並無法因為他人的支持而減少或消除,建議民眾,養成規律運動及紓壓的習慣,才是維持身心健康的不二法則,尤其處於新冠肺炎的非常時期更是如此。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看見疫情蠢動!陳時中預告 自東南亞入境採最嚴格隔離「時間快了!」

最安全國家排名台灣輸中國? 陳時中不平狠吐槽「我嚇了一跳」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一張嘴就可能觸發劇痛,台中榮總放射腫瘤部醫師謝合原感嘆,頭頸癌患者光是「吃飯」就是真正的生死關頭。(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程子奕/台中報導 只要一張開嘴巴「渾身上下沒一塊不疼的地方」!吃東西對一般人而言,再享受不過了,但對於接受放射線治療的頭頸癌患者而言,一天三餐時光,卻可能是...

閱讀詳情 »

圖說:鄢源貴醫師說明,定期追蹤、避免惡化、控制病情找回幸福人生。 (圖/鄢源貴醫師提供) >(記者張耀元報導)39歲的凱莉(化名)長期飽受經痛與經血過多的困擾,不僅影響工作效率,夜晚更難以成眠,情緒變得非常負面,經朋友介紹至婦產科求診,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橫徑竟有9公分,已是正常子宮(4.5到5.5...

閱讀詳情 »

台北榮總病理檢驗部進行萬人血清學調查,其中有11人帶有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抗體,回推全台民眾,約有1萬1800人可能帶有抗體。對於這項研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日上午說明,受於研究限制,無法確定抗體陽性反應者裡是否有確診者、從國外回來的,或是確診接觸者,另外,也不適宜將醫學...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今日新增7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境外移入個案,下午2時將召開記者會,由指揮官陳時中說明最新疫情,以及其他防疫作為。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749例確診,分別為657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及1例不明;另1例(案530)移除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