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症狀不明顯! 神經內分泌腫瘤悄悄上身

症狀不明顯! 神經內分泌腫瘤悄悄上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2011年,蘋果公司創辦人之一賈伯斯,罹患「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逝世,引起大眾對「神經內分泌腫瘤」的關注。彰基副院長孫茂勝醫師表示,常見的臨床症狀包括咳嗽、氣喘、慢性腹瀉、反覆性潰瘍、低血糖嚴重飢餓感、盜汗、熱潮紅、發熱、心悸及皮膚炎等十大警訊,因症狀相當多元,經常被誤認為其他疾病,且罹病初期幾乎沒有症狀,或症狀不明顯,不易早期發現。

超過五成個案 確診時已轉移或惡化

神經內分泌腫瘤(簡稱NET)是一種特殊的癌症,根據101年癌症登記資料統計,全國每年約新增1000名神經內分泌腫瘤病患,由於症狀不易分辨,常導致病人約需花 5~7年時間,才能確診為「神經內分泌腫瘤」,因此超過五成的個案,經確診時已轉移或惡化。

忽視嚴重性而對身體危害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體內控制荷爾蒙分泌細胞發生病變,因而分泌過量荷爾蒙,好發部位包括腸胃道及胰臟,其次是肺部,目前無法確定發生原因。孫茂勝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會依腫瘤部位、分泌荷爾蒙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狀表現。醫學上用「斑馬」形容,就像是聽到馬蹄聲時,往往直覺來的是馬,但有可能是斑馬,用以比喻神經內分泌腫瘤難以診斷、易和其他疾病混淆,也很容易忽視疾病症狀的嚴重性,造成後續對於身體的危害。

早期發現 預後良好

在台灣,依據國家衛生研究院於2013年發表的資料顯示,自1996~2008年間,神經內分泌腫瘤發生率也同樣增加5倍,估計每年新增個案為1400人。孫茂勝醫師表示,這情形可能和民眾越來越注重身體健康,接受健檢而早期發現腫瘤、臨床醫師對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認知警覺心提升,及醫學診斷工具的進步有關,只要早期發現腫瘤並儘早手術切除,一般而言預後良好。別因小症狀輕忽而失去治療的黃金時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39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又到了家家戶戶大掃除的時間,不過妳是否曾經有過環境明明打掃的很乾淨,但家中孩子卻不斷打噴嚏的經驗嗎?根據統計,台灣有八成的孩子都有過敏的問題,而且比例逐年攀高,若不能即時治療或改善,將影響孩子未來的成長。環境是引發過敏最大的主因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你有多久沒出遠門旅遊呢?對於一般家庭來說,可能每周休假都會出門透透氣,到打卡景點走走,緩解一週工作的壓力與辛勞。但對於一些罕病家庭來說,連到街上逛逛對於病童來說都是充滿了危險,更遑論出遠門、甚至是出國玩上好幾天了。與罕病基金會合作 分擔照顧者壓力台灣費森尤斯卡比公司與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根據教育部108學年度統計,全台小學生近視人數已高達50萬人,其中更顯示到高中時近視率已經突破八成。台灣學生高近視盛行率、高度近視比例高、低齡發生率高的三高危機,知名眼科院長王馨慧醫師表示,小學生近視度數增加最快,若未妥善控制,很容易就成為高度近視,日後早年性白內障、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46歲的工藝老師,他的專長是雕刻與製作精細的工藝作品,維持良好視力是他謀生的工具,然而長年有糖尿病的他,四年前因視力下降進而求診,才知道自己有青光眼、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併黃斑部水腫。這名患者先後接受視網膜手術與新生血管生成因子抑制劑治療,但黃斑部水腫的狀況遲未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