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痔瘡術後比生小孩痛?醫:「先消腫」成減痛關鍵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
痔瘡術後比生小孩痛?醫:「先消腫」成減痛關鍵

43歲陳小姐在6年前生完小孩後,就一直有痔瘡腫大的問題,一開始只覺得如廁後肛門有腫脹感,通常在上完廁所半個小時之後會慢慢無感。但在1、2年之後,腫脹的情形愈來愈久也愈來愈大,常伴隨著疼痛感與灼熱感,有時甚至需要用手將突出的部位推回去才能緩解。


由於害怕痔瘡手術的術後疼痛,陳小姐選擇默默忍受、拖延至醫院治療,然而最近如廁後竟開始出現出血情況,一開始只是衛生紙上沾有血絲,後來多次發現整個馬桶的水都被染成淡紅色,甚至發生外褲被血染溼的情形,才驚覺不該再拖延,鼓起勇氣到醫院就診。

痔瘡手術後到底有多痛?痛多久?
郭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吳俊賢表示,「痔瘡術後疼痛」一直是讓許多人擔心害怕的問題,有些患者甚至因此不敢前來就診,讓本來可以輕鬆處理的症狀嚴重惡化。

根據醫療期刊統計,若以傳統痔瘡手術的術後疼痛,拿來與生小孩時的疼痛比較,生小孩的疼痛是滿分10分,則剛開完痔瘡手術時的疼痛感,最嚴重可能會達到7~8分。而痔瘡手術後最痛的時間,約在術後24小時內,之後就會慢慢趨緩,在正常情況下,術後約10~14天疼痛會變得較無感。

痔瘡腫脹就像水球!先消腫才能減痛
吳俊賢說明,痔瘡就像是長在肛門上面腫起來裝水的水球,手術可以想像成拿剪刀剪水球。如果水太滿痔瘡太腫,在開刀切除的時候容易造成水球破裂,會使得手術中流血較多、傷口較大、術後也較疼痛。

若在開刀的時候,痔瘡本身就已消腫,水球裡面都沒有水,只剩薄薄扁扁的汽球皮,那再拿剪刀去剪了之後,流血很少、傷口很小,術後的疼痛也較小。所以開刀前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先將痔瘡消腫,如此可以有效將術後的疼痛感降低。

吳俊賢分享,由於該患者最擔心的就是術後疼痛,因此在手術時選擇了「多模式止痛」方法:先用藥物與改變生活習慣將腫脹的痔瘡縮小,另外在術前施打長效減痛針,術中選擇改良式傳統切除手術,術後再加上延長性止痛麻醉,並配合短效性止痛藥與軟便藥服用。患者在手術完2個星期後排便時就已幾乎沒有不適感,術後疼痛的預期嚴重程度,也比起傳統痔瘡手術減少很多。

肛門排便易拉扯傷口,多模式止痛效果更佳
吳俊賢補充,肛門本身就是一個比較敏感的部位,又因術後仍需每日排便,因此造成傷口會一直處於「剛長好,但在排便後被拉開,又長好,又被拉開」的循環之中,恢復的時間更久,疼痛感也持續更久。

若僅靠單一種止痛方式,在止痛效果上有其極限,建議以多模式止痛方式合併使用,可同時將單一種藥物的劑量降低,避免因過量造成副作用;也能產生協同效果,讓止痛所涵蓋的時間更長、效果更好。

除了維持良好的日常作息,養成健康的排便、飲食與運動習慣,好好保養讓痔瘡不要處於腫脹的狀態之外,吳俊賢也建議,患者應在術前與醫師進行充分溝通,先確立自己的症狀與需求,才能夠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開刀方式,達到最好的療效與最低的疼痛。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曾有媽媽在懷孕30週就無預警破水,一開始以為是分泌物,就醫後才知道是高位破水。什麼是高位破水?這麼早破水對胎兒會有什麼影響?要如何處理面對呢?   孕婦「破水」原因 一般懷孕足月情況下,孕婦破水表示要生了!無須大驚小怪。但部分狀況是在「未滿足月」的時候破水,其原因可能是子宮收縮、多胞胎、...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對非化學家的普通大眾來說,簡單的一個氫原子可以把食物轉化成致死人的物質,這個過程恐怕很陌生。這個致死人的物質就是反式脂肪酸,充斥在各大餐廳、麵包店中。 [反式]的意思是指讓液體的蔬菜油可以在室溫下更穩定及固化的過程(像是固體的奶油),氫原子的原子結構會改變,但這些改變...

閱讀詳情 »

近日作家瓊瑤丈夫平鑫濤因失智住院,瓊瑤不滿平鑫濤子女讓父親插鼻胃管,而引發些爭論。插管怕增加感染風險、不插又怕患者餓,坦言站在家屬立場,確實兩難。在醫療處置的「插管」有很多種,有鼻胃管、尿管、各種引流管,TVBS 56 台《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帶大家了解這些管子是做什麼用途,當面臨問題時讓家人有...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田春慧 想要小蠻腰?科學家給出了一個非常新穎的建議:與其時時刻刻盯著你的卡路里變化情況,還不如科學管理你的睡眠。在上週舉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國際會議上,研究人員一再強調,如果你想要控制你的體重和腰圍,就要重視夜間睡眠,對於體重管理來說,睡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 相關研究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