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痛風不治療 增心血管死亡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每當痛風發作,您選擇飲食控制,還是規律服藥?據統計,國內約有50萬名痛風患者,其中20萬沒有就醫治療。最新研究顯示,血清尿酸濃度控制不良,會增加罹患心血管死亡的風險。醫師建議,定期回診檢測血清尿酸值及藥物治療,是預防痛風發作最好的方法。

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孝義表示,根據研究顯示,血清尿酸濃度每增加 1mg/dL ,全死亡與心血管死亡的危險性約增加8至13%,而男性的痛風患者發生冠心病機率約增加60%,發生心絞痛的風險為非痛風病患的2倍,可見痛風不只有關節發炎、紅腫熱痛等症狀。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台中榮總教學研究部主任陳得源指出,許多痛風患者,並未積極接受治療,僅自行服止痛藥減輕疼痛,忽略長期控制尿酸值的重要性,導致痛風仍復發。

針對痛風治療,陳得源提出「1治保6」守則;他表示,「1治」為發生痛風即投醫,肝腎功能不全者更須審慎評估一線用藥的適用性,「保6」則是使用降尿酸藥物,追蹤控制血清尿酸降至6.0 mg/dL以下,預防痛風復發。

此外,「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2013診治指引」則是建議,若已有痛風發作過即應接受降尿酸藥物治療,並長期將血清尿酸值維持在6mg/dL以下;若合併痛風石患者,應將目標設在5mg/dL以下,可加速痛風石溶解。

至於民眾對於豆類、紅酒,易誘發患者痛風發作的認知,指引中也有詳細說明,建議高尿酸血症或痛風的患者,應減少啤酒及烈酒、海鮮、內臟、含高嘌呤食物及含果糖飲料等,容易增加發作風險的食物,其他如海參、海蜇皮、各種豆類蔬果、牛奶、紅酒則較不會增加痛風發作。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269

相關推薦

皮膚覆蓋於人體的表面,可以算是人體最大、面積最廣的器官,可以反映出內臟的病變。所以從皮膚觀察某些病癥的信號,也是有理可循的。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近年來,醫學界研究發現,不少缺乏典型徵狀或是處於隱性期間的糖尿病人,其皮膚往往會出現種種異常變化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反映到皮膚上訊號有: ...

閱讀詳情 »

  秘方:生白芍 100g。用法:生白芍100克水煎服,三天痊癒。永也不復發。方解:口臭源自於胃熱。口臭十年病人三天改善! 生白芍的功效與作用:白芍是我們常見的中藥之一,因為其強大的藥用價值,我們在很多地方都會用到白芍。因為炮製方法不同,可以做成生白芍、酒白芍、炒白芍等等,所以它們的功效...

閱讀詳情 »

【 二十年糖尿患者食用四天後即見實效 】 龍鬚菜(佛手瓜苗鬚)-----降低血糖 二十年糖尿病食用四天後即見實效摘要:一名糖尿病者無意中發現,龍鬚菜可以降低血糖,告知同樣患有糖尿的一些朋友這個新發現,並一同嘗試, 經十幾天的試吃以及驗血,發現成果驚人:以其中一位患者為例,本身已罹患糖尿達 20年之...

閱讀詳情 »

我是一個醫生,今天要給各位講的是我鄰居家恐怖的故事。我是江西人,這裡的人都喜歡吃蛙類——青蛙,牛蛙都喜歡。尤其是青蛙,這裡人覺得,牛蛙的肉太老,青蛙則鮮嫩許多。而我的鄰居更是喜歡得不得了,每年青蛙上市,他們家每個禮拜總要吃一兩次,有時也會邀請我去喝點,就著鮮辣的青蛙腿,還是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