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痠痛貼貼布、買護膝解決?想健康少吃肉? 3陷阱害老來行動不便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上了年紀還想「腳骨軟Q」行動力滿點,有些錯誤觀念得先避開。國內醫師觀察發現,國人常見的3大錯誤行為、飲食、運動習慣,常害民眾反而陷入行動力危機,包括「莫名痠痛貼貼布、買護膝解決」、「想健康最好少吃肉類、奶類」以及「散步、遛狗、騎腳踏車就算是訓練行動力」。

台灣人口老化,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相關數據更顯示,台灣骨質密度過低、環節不適、肌肉量過少的人數高達720萬,這3種問題所帶來潛在「行動力不良」的盛行率恐占3成以上的人口。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榮邦表示,行動力不良通常合併有骨骼、環節、體力等問題,若中壯年族不開始重視骨骼保養、肌肉訓練,未來老年後失去生活自理的機率將會提升,成為高齡社會的隱憂。

莫名痠痛貼貼布、買護膝解決?陳榮邦點出,國人常見錯誤觀念之一,因為光用貼布、外在保護產品無法阻止肌肉的流失,如果身體長期有痠痛、無力的狀態,排除其他疾病後,就要考慮是否為肌肉量、骨骼支撐或環節機能降低的問題。

第二則是誤以為想健康最好少吃肉類、奶類。可醫師警告,隨著基礎代謝率減緩,中老年人的確應該減少熱量的攝取,但隨著年齡增長,蛋白質的攝取量應該要增加,建議應適度地增加牛奶飲用頻次,因為增加蛋白質攝取有助於肌肉生長,增強體力。

陳榮邦表示,民眾在50歲後,運動頻率和鍛鍊程度就會大幅下降,因為怕受傷但又不能不運動,很多人會選擇每天散步、遛狗,周末偶爾騎腳踏車、爬山,就覺得有在訓練行動力,不過,有氧運動對於提升心肺功能、增加基礎代謝率較有效,但對提升肌肉量幫助不大,因此建議熟齡族應該要搭配肌力訓練,增加肌肉質量和骨頭的承受力。

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黃駿豐強調,要避免陷入行動力危機,最好從「提升蛋白質攝取」和「有氧運動搭配肌力訓練」做起,只要去公園運用既有器材進行重量訓練、每日蛋白質攝取量應增加到每公斤體重1到1.2公克蛋白質,其實就能擁有健康的老後生活品質。

照片來源: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一日爆3例!美國搭同班機2男確診 1女法國冒症狀未就醫就回台

挑宵夜當心!每天睡前「嗑蛋糕」倒頭就睡 他放鬆心情不成險要命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治療犬個性溫馴,經常要到不同場所,與不同民眾友善互動,比如養老院、醫院、晚期照護等,也會到兒科醫院、治療中心,甚至正在期末考的高中、大學做特殊訪問。 提到狗醫生,大家可能會先想到那些被帶去醫院或老人院陪伴病童及長者的狗狗,不過美國德州休士頓兒童博物館近日舉辦活動,安排了溫順可愛的治療犬和與自閉症兒童...

閱讀詳情 »

台中1名57歲陳姓司機,菸齡長達40年,日前莫名胸悶,但依然打起精神上班,不料到超商買完咖啡,竟突然昏倒,幸有路人連忙通報求救,救護員緊急透過AED電擊4次,可惜仍無呼吸心跳,幸好快速抵達醫院後,經緊急心導管手術及低溫治療後,奇蹟般恢復,但也嚇得陳先生直呼:「此生不敢再抽菸了!」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

閱讀詳情 »

頭痛、牙痛、生理痛或感冒喉嚨痛,止痛藥已是許多家庭必備藥品,不過,有些人擔心常吃止痛藥,會產生抗藥性,原本吃1顆就有效,以後可能需要吃上3、4顆才見效,果真如此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藥劑科藥師郭奕宏表示,服用止痛藥並不會產生抗藥性。抗藥性是指不當使用抗生素,無法完全殲滅細菌時,存活...

閱讀詳情 »

50歲張女士,就醫時主訴最近常覺得眼睛水水的,特別是兩側內眼角偶爾會濕濕的,但明明也沒有想哭,不知道怎麼一回事? 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吳仁斌表示,在懷疑是「淚溢」的情況下,檢查前眼部結膜、角膜及眼瞼均正常,鼻淚管淚小孔開口正常,鼻淚管沖洗檢查也無阻塞現象。在進一步詢問日常生活有無重大改變或接受手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