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癌症為何復發轉移? 中研院研發新抗體破解關鍵機制

癌症為何復發轉移? 中研院研發新抗體破解關鍵機制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在抗癌過程中,最怕聽到復發轉移,為何化療、標靶等藥物殺不死癌細胞?研究發現,PD-L1是使腫瘤細胞得以逃離免疫系統監控、導致癌症惡化的蛋白質,中研院團隊最新研發出新抗體EpAb2-6,有如免疫警察,動物實驗發現,可有效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移。


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任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吳漢忠表示,在癌症研究中,上皮細胞黏附分子(EpCAM)被廣泛認為是辨認癌細胞的重要標的。


EpCAM是1種在細胞膜上的蛋白質,常見於惡性腫瘤上皮組織,與細胞黏附、遷移、增殖、分化,以及腫瘤發生、進展有關。研究團隊發現,它會透過訊息傳遞來穩定PD-L1的蛋白,不讓免疫系統攻擊。


如果能夠抑制免疫檢查點蛋白(PD-1或CTLA-4)就能有效治療癌症,相關研究於2018年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肯定,這就是醫學界備受重視的「癌症免疫療法」。


如果能夠精準辨識出癌細胞膜上的EpCAM,就能更有效抗癌,歷經多年研究,研究團隊找到相對應的中和性單株抗體EpAb2-6,可抑制EpCAM的訊息傳遞功能、降低癌細胞中PD-L1蛋白的表現,進而導致腫瘤細胞死亡及活化T細胞殺死癌細胞的能力。


吳漢忠指出,新抗體EpAb2-6對癌症的診斷、標靶治療及造影都深具發展潛力,近期已刊登在國際期刊《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


在大腸癌動物實驗中,EpAb2-6展現了絕佳的腫瘤抑制能力及大幅提升小鼠的存活率。肺癌動物實驗則發現,EpAb2-6和PD-L1抗體Atezolizumab的「聯合療法」,可有效抑制腫瘤的生長。


吳漢忠強調,在大腸癌、肺癌、口腔癌、胰臟癌等腫瘤細胞中都可看到EpCAM,可預見的是這項研究成果未來可以廣泛應用在各種不同的癌症診斷和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老是分不清糖與醣的差別? 3分鐘動晝讓你1次搞懂!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為了保障台北市民眾及學童食用機關及學校福利社供應餐食的衛生安全,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從10月開始便持續進行專案抽驗計畫,總計共抽驗70件產品,地點包括40間學校、30間機關,結果有1件豆漿檢測出含防腐劑,目前該局已要求業者下架、不得販售。台北市衛生局表示,本專案總計共抽驗7...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許多患者除了因疾病不適尋求藥師的協助外,其實若是藥師能結合公共衛生服務活動等,提供給患者正確的用藥和居家照顧,更能使患者有效舒緩身心健康;台南市就有位劉櫻慧藥師雖於藥局服務,常宣導正確用藥方式,但也參加了衛生局推動的藥事志工服務等,幫助了許多患者。臨床上,1名高達87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世界衛生組織公布東南亞地區10國麻疹確診病例,今年截至12月9日共通報累計1萬2902例,其中半數病例集中於印尼,共6689例,其次為斯里蘭卡3038例、泰國1825例。疾病管制署呼籲,家中若有滿1歲但尚未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請儘速完成接種,未完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