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癌症療法更精準化 病理診斷不可少

癌症療法更精準化 病理診斷不可少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癌症蟬聯國人死因首位長達34年,人人聞癌色變!醫療發展快速,精準治療成為趨勢,晚期黑色素癌、晚期肺癌,目前已有免疫療法,讓棘手的癌症不再可怕。醫師提醒,使用免疫療法前,應先進行病理診斷,腫瘤細胞PD-L1表現量大於50%才適合。

每5分18秒有1人罹癌

根據衛福部104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惡性腫瘤蟬聯34年榜首,共有4萬6829人死於惡性腫瘤,平均每5分18秒有1人罹癌,11分13秒就有1人因癌症死亡。

免疫療法通過黑色素癌、肺癌適應症

台灣病理學會理事長、台北榮民總醫院分子病理科主任周德盈指出,癌症治療從以基因突變為標靶的個人化治療,進展到免疫檢查點PD-L1抑制劑,目前免疫療法陸續通過晚期黑色素癌、晚期肺癌適應症,且有不同適應症於臨床試驗中。

PD-L1表現量大於50% 使用免疫療法有效

周德盈理事長表示,以晚期肺癌為例,首先確認為非小細胞肺癌,並進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檢測,檢測腫瘤細胞PD-L1表現量大於50%,適合使用免疫療法;而PD-L1表現量愈高,使用免疫療法反應效果愈好。

PD-L1檢測三要 有助精準治療判斷

周德盈理事長強調,PD-L1檢測有三要,包括,「要檢測PD-L1」表現量進行個人化診斷、「要及早治療」聽從醫囑,以及「要隨時注意」治療後反應,透過病理診斷有助於精準治療判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3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國內器官捐贈風氣有待加強,許多病患等不到器官而死;為此,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初步研議,未來經過兩位專科醫師判定死亡已不可避免,並撤除維生設備後,只要心跳停止2分鐘,就可摘取器官移植。「無心跳器官捐贈摘取準則」是由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負責。柯文哲指出,,不少患者有意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67歲婦人服用心臟病藥物時,不慎將未拆封藥物的包裝一併整個吞下去,結果卡在喉嚨,造成強烈的異物感及不適。由於藥物四個角非常尖銳,食道壁嚴重刮傷,家人緊急將她送至急診室,才解除危機。台北慈濟醫院腸胃科蕭宗賢醫師指出,該婦人在急診室,經過X光及耳鼻喉科檢查,判定異物應該是卡在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白內障早已不是「老人病」!3C產品遍佈,低頭族整天盯螢幕,健保資料顯示,台灣近5年來30-54歲的青壯年白內障患者增加2成以上,近2-3年臨床上30多歲的案例更層出不窮。而國健局老人眼疾報告顯示,41.7%老年人自述患有白內障,隨著人口老化,低頭族與低年齡白內障患者增加,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國內器官移植技術已非常成熟,但是礙於器官捐贈觀念趨於保守,致使許多需要器官移植才能活命的病人,往往在等不到器官之下,而不幸往生;尤其是國人目前登錄等待腎臟移植的就近6千人,但每年只有200人能獲得腎臟器捐而移植。新光醫院外科部黃一勝主任指出,每年新增的尿毒病人已高達360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