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癌細胞轉移到腹膜「只剩半年可活」? 熱化療拚一線生機

▲(照/萬芳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臨床常見,癌症病人發生腹腔內癌症的腹膜轉移,一旦發生這種情形,由於傳統的化療藥物無法有效達到腹腔裡面,導致治療效果不佳,預後非常不好,往往被判定只剩幾個月的存活期,但萬芳醫院副院長謝茂志表示,現在醫界透過將化療藥物加入熱水灌注在病人腹腔內,能延長存活時間,為病人帶來一線生機。

謝茂志就曾收治過一位胃癌晚期的病人,被診斷出來時,醫師判斷只有半年可活,經建議一搏之下,採取腹腔切開手術,先將癌症腫瘤切除,再配合腹腔熱化療法,結果效果超乎預期,至今已撐過十年。

叫謝茂志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名年僅40歲就罹患晚期胃癌的空服員,當時癌細胞已轉移到卵巢,研判活不過半年,但是剛生下女兒的她,為了能跟孩子多相處一些時間,願意嚐試各種療法,花了14個小時手術把所有癌症侵犯部位切除後,再配合熱化療法,好不容易爭取到多3年的時間,最終因為癌細胞轉移到心包膜,而死於心臟衰竭,但已經讓孩子成長到夠大留下媽媽的印象。

台灣首位引進癌症熱化療的謝茂志表示,從2000年至今,萬芳醫院已完成400多個案例,治療成效都不錯,平均可以延長腹腔癌症晚期病人1年到數年不等的存活期。

不過,這一項療法並不適用於每一種癌症,謝茂志強調,多數臨床應用於闌尾癌、大腸癌、胃癌、卵巢癌、惡性間皮瘤等,通常醫師都會嚴格篩選,針對能夠有治療成效的腹腔癌末病人才會建議使用這一個最後的殺手鐧。

照片來源:萬芳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只愛大胸部、八塊肌? 5成男大生只重訓上半身「練歪恐損血管」

絕跡19年後菲律賓再爆小兒麻痺 台灣這敏感族群先別去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每日健康/採訪報導 林暐鈞 「有好體力,才能把事情做好。」現代人不論是缺乏運動,或是有運動習慣者,都有補充體力的需求,因此家中有一罐B群倒是見怪不怪,但是真的有這個必要嗎?甘誼文藥師指出,「其實一般人不需要,最重要的是飲食要均衡。」不過若是孕婦、哺乳婦女、老人家及素食者,就非常需要B群。 B群是什...

閱讀詳情 »

從我們現在醫學上的標準,肥胖的定義就是太多熱量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內臟有內臟脂肪、皮下有皮下脂肪,肝臟當然有脂肪肝的脂肪,脂肪累積過多往往會導致疾病的發生。BMI其實就是身體質量比,他是用體重去除以身高平方,根據BMI值我們我們就可以定義你的肥胖狀況,一般而言在18到24之間,其實都是正常的,而超過...

閱讀詳情 »

骨刺就是我們年齡的表徵之一,類似白頭髮、皺紋,其實只是一種歲月的痕跡,但是骨刺不代表一定會腰酸背痛,骨刺在身上如果沒有壓迫神經,其實長在多都沒關係。但另一方面,其實大部分腰痠背痛都不是神經被壓迫到,主要是肌肉系統在痛,肌肉疲乏的症狀,所以如果椅子坐久,腰酸背痛,都會建議去外面伸個懶腰。讓背後肌肉鬆...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有位在醫院任職的營養師推崇衛生部長期以來對三高、肥胖族群的飲食原則宣導,因為「少肉多菜」的吃法已深入中年族群,在他的營養門診,有不少七、八十歲的老病人在五、六十歲的年紀,擔心多肉少菜的飲食得到三高、中風機率大增,所以改成少油、多纖維的飲食,每天吃6、7盤蔬果(約6、7百公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