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發生 A 肝群聚感染 40 歲以下別吃生海鮮 | 早安健康NEWS

發生 A 肝群聚感染 40 歲以下別吃生海鮮 早安健康NEWS

台灣衛生環境良好,造就四十歲以下民眾籠罩在 A 型肝炎陰影中。疾病管制署宣告台灣發生 A 型肝炎群聚感染事件,19 名遍布全台的民眾經確診受到同一來源感染,經研判為生食海鮮造成,疾管署表示海鮮還是應熟食,烹煮也有技巧確認是否熟透,同時四十歲以下民眾建議自費接種疫苗,可保終生有效。

案例遍佈全台 最有可能生海鮮造成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根據署內監測資料自 2013 年五月就有密集 A 型肝炎感染案例發生,而今年 10 月到 11 月,則發生了 30 例,隨即透過傳統的疫情調查,結合對病毒樣本的基因定序追蹤感染的來源。疾管署防疫醫師陳婉青指出,30 人中有 23 人驗出病毒存在,其中又有 19 人的病毒,經過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培哲協助基因定序後,確認是同一型病毒株,代表感染源是相同的。另外 7 人雖然沒有驗出病毒,但有驗出抗體存在,代表之前已經被 A 肝病毒感染過。

雖然透過基因定序確認是同一感染源,但疾管署長郭旭崧表示,案例遍佈全台,且時間已久,無法追查出源頭,以及是哪些餐廳感染。他解釋,A 型肝炎主要透過飲食傳染,潛伏期 15 到 50 天,在這之後發病,病患已經很難回億起是在哪裡吃下食物,也很難追蹤是哪些餐廳供應這些食材,就算能找到,同一批食材也已吃下肚或處理完畢。

發生 A 肝群聚感染 40 歲以下別吃生海鮮 早安健康NEWS
▲很多人貝類海鮮會生吃或半生不熟時吃,但煮熟才能避免病菌感染。

生海鮮病原不止 A 肝

由於透過詳細的疫情調查,疾管署研判最有可能的情形是吃了半生不熟的海鮮而被感染。中研院士陳培哲說,年紀愈小感染病毒問題不大,既有抗體終生有效,症狀也很輕微,但年輕人感染就會有黃疸及尿液顏色混雜,年紀愈大病情愈嚴重,像這次 30 人中就有 25 人住院。由於 A 肝是透過食物或飲水傳染,環境衛生做得好不好影響很大。台灣與歐美國家一樣,因為環境衛生較好,民眾從小時候就少有機會感染到 A 肝病毒,在年紀最小的時候缺少了獲得抗體的機會,等到年紀較長才被感染,尤其合併 B 型、C 型、酒精型肝炎反而更危險,猛爆型肝炎而導致死亡率會提升。目前 50 歲以上民眾約八成都有抗體,65 歲以上九成五都有抗體,但 40 歲以下民眾不到一成有抗體。

蠔類(牡蠣)、蛤蜊及文蛤等貝類水產品,具有濃縮水中病原物質的特性,陳婉青表示,貝類水產品建議烹煮至殼開啟後3至5分鐘再食用,這是因為雖然煮到開殼,但僅是靠外面的部份溫度達到 85 至 90 度的標準,中心溫度還在 70 度以下,因此需要多一點時間才能消滅病毒。食品藥物管理署並推廣「新手分高低」調理食物原則:食材買新鮮、手部洗淨再料理、生熟食分開處理、料理高溫達 70 度以上、保存時低溫 7 度以下。

發生 A 肝群聚感染 40 歲以下別吃生海鮮 早安健康NEWS
▲食藥署推廣「新手分高低」調理食物原則。

此外民眾可以接種疫苗有效預防 A 型肝炎,自費接種 2 劑疫苗,中間間隔六到十二個月,費用大致在 2,400 至 2,800 元間,不過陳培哲強調,不要因為有了抗體就一直吃生的海鮮,因為除了 A 肝病毒還有其他的病原存在,例如諾羅病毒等,還是不能大意。相關資訊請參閱疾管署 A 型肝炎專頁,或撥打免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首圖來源:© Riou/SoFood/Corbis)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點選圖片看新聞影片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06 月 20 日訊】嬰幼兒血便的症狀很多,新手媽媽可得多注意,台中一歲的女童,連續一個月不斷的解血便,因為沒有哭鬧,初步診斷為蛋白質過敏,改餵母奶,但症狀沒有改善,到大醫院經過大腸鏡檢查後,確認是大腸息肉造成的反覆血便。 一歲的晴晴...

閱讀詳情 »

健保署自二○○九年起編列專款提升護病比,但看在基層醫護人員眼中,仍無助於解決護理人員的勞動條件,醫學中心一五年的離職率只比一四年降低○.八五%;院方雖宣稱有調薪,但離護病比一比七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 ★作者 文◎林筱庭 七月二十日,衛福部健保署為落實總統蔡英文「改善護理人員勞動條件」的政策主張,終於...

閱讀詳情 »

  點選圖片看新聞影片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07 月 13 日訊】台灣生育力低,有研究統計,35歲到39歲女性的不孕機率高達30%;帶您看到,一位31歲的媽媽,四年前產下可愛大女兒後,就一直無法懷孕,後來中醫師建議她改善體質,少吃冷飲、減少壓力,成功生下健康的兒子。 31歲的林...

閱讀詳情 »

根據調查,台灣缺鐵性貧血的盛行率約為4.5~7.6%,且女多於男。然而,貧血的症狀並不顯著,也容易被人所忽略。禾欣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貧血症狀需要多留心觀察,若容易疲倦、心悸、容易覺得喘不過氣,或是改變姿勢時頭暈、兩眼發白,都可能是貧血的警訊,若有疑慮建議諮詢醫師的專業診斷意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