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發生率第三高的血癌 頭暈、疲勞、骨疼都是症狀

發生率第三高的血癌 頭暈 疲勞 骨疼都是症狀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一名70歲的陳爺爺,兩年前因騎車摔倒至骨科就醫,醫師發現骨密度相當差,且長期有貧血的症狀,經轉診至血液腫瘤科後,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其骨頭被嚴重侵蝕得千瘡百孔,導致骨痛、虛弱到離不開家門,而當時新生的小孫女便成為陳爺爺求生的支柱,加上家人全力照顧,以及在藥物治療穩定控制下,得以重拾天倫樂。

多發性骨髓瘤復發率高 新藥治療存活期超過十年

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黃聖懿醫師表示,多發性骨髓瘤是國內發生率第三高的血液癌症,每年新增患者數約500人,且持續增加,其好發在65-70歲,症狀與慢性病相似,不僅易延誤治療,更會讓病友生活品質降低、社交的隔離而有焦慮、憂鬱,甚至失去求生的欲望。

黃聖懿醫師提到,根據台大醫院統計,過去1000位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就醫的原因,以骨痛與骨折最為常見,大多數病人對第一次治療都有反應,但其復發率相當高;而根據癌登長期追蹤資料顯示,自2007年後,因新藥接續問世,治療上可藉由不同藥物組合、搭配移植,因此讓患者的存活期從過去的兩年半延長5-7年,甚至有四分之一超過十年,死亡率逐漸下降。

癌症絕症 心理支持讓抗癌不再負重前行

隨著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存活的時間延長,臨床上需要處理的議題重心也從疾病治療,逐步轉移為社會與心理層面的支持。為此,癌症希望基金會與台大醫院血液科共同進行「多發性骨髓瘤癌友及家屬癌後生活需求」研究,藉此找出患者社心層面未被滿足的痛點,以擬定後續患者支持計劃。

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鄭凱芸表示,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生理上的不適,對生活造成嚴重困擾,包括藥物造成的副作用、疾病造成行動力降低;同時,照顧者面臨的壓力也非常大,包含過多醫療資訊的轟炸、醫病溝通的有限性,以及對死亡的擔心。

始於疼痛 終於豁達

癌症希望基金會也與黃聖懿醫師共同規劃患者衛教手冊及專業講座,以填補醫病溝通的缺口,未來也將推出適合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復健運動處方及專屬的病友關懷袋,讓患者能獲得身心的全面照護,期待將來可讓病患與照顧者能從疾病中獲益。

【健康醫療網】,天天關注您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52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患有糖尿病的阿嬤,大腿起了一塊一塊的紅疹及水泡,求診多次都沒改善,後來水泡還擴展到全身,造成潰爛,在接受皮膚切片檢查後,確認得到「類天皰瘡」;醫師回溯阿嬤的用藥史,才發現是因為服用了某一種降血糖藥而引起嚴重的類天皰瘡。類天皰瘡是罕見皮膚病 中老年人最常發生林口長庚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因為疫情人人配戴口罩,使得愛美女性紛紛在上半臉加強,使得眼部整形深受青睞,其中又以手術時間短、恢復快的雙眼皮手術詢問度最高,希望能養成電眼加強顏值。整形外科診所院長林明德醫師表示,門診中約七八成是想改善雙眼皮的,而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針對不同結構及肌膚狀況,會給予不同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巴金森氏症患者會出現手抖、動作遲緩、步伐變小、身體僵硬及容易跌倒等症狀,尤其家中若有長輩日常身體開始出現變化,像是健忘、情緒低落、憂鬱,或發生嗅覺退化或便秘等,就應提高警覺,恐是病症警訊!萬芳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奕辰指出,巴金森氏症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疾病,在台灣,有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報導中秋連假來了,為提醒民眾連假期間避免過度攝取熱量,鼓勵民眾走出戶外,發揮公園情境運動的巧思。由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網紅藝人吳鳳與專業運動指導員何家驊等共同示範「扶手式」、「椅子式」、「步道式」等公園運動3式,國民健康署也呼籲全民善用免費運動資源,期許全國公園綠地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