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看醫生變貴了?最快5月健保調漲  新制一次看

看醫生變貴了?最快5月健保調漲 新制一次看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衛福部於3/16日提出預告草案「全民健康保險保險對象門診藥品、門診檢驗檢查、急診應自行負擔之費用」,民眾急診、檢驗檢查、藥品等部分負擔都會增加,預估可增加107億元健保收入,減少健保點數378億支出,希冀藉由提高民眾小額負擔,相當程度地減少浪費,使醫療資源獲得更有效率的使用,調整部分負擔,強化費用意識,達到「健保永續」。

門診、藥品、急診費用調漲狀況一次看

調整部分負擔有兩大前提,一是弱勢族群及重大傷病的部分負擔不變,而享有的醫療品質能夠再提升,二是導引國人的就醫習慣,從而改善醫療品質,也避免未來增加年輕世代的經濟負擔。其中,門診檢驗檢查費用,佔所有醫療用約13%,100年支出985億點,希望民眾能珍惜資源,因此由不收費,調整後最高為醫學中心400元、區域醫院300元、基層院所100元。

門診藥費,一般藥品及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第1次調劑,藥費達101元以上,基層院所或地區醫院將收取20%的部分負擔,最高上限200元;醫學中心或區域型醫院上限則為300元;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第2次以後的調劑則為免收費。藥費佔所有醫療費用29%,並逐年成長,110年藥費支出2,245億點,而慢性病連續處方箋人數逐年增加,110年已超過730萬人,藥費高達890億元,另外,希望民眾妥善使用藥品,珍惜資源。

為了保障急重症患者權益、也避免輕症急診就醫,急診費用則根據病患嚴重程度調整,較嚴重的第1、2級,前往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急診的費用減少100-150元,也就是200、300元,第3級收費不變,而相對輕微的第4、5級,若去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急診需再多收250-300元,也就是600、800元,改善急診醫療品質。(如圖1-圖3)

為什麼要漲?減少資源過度浪費、改善醫療品質

修正草案將有14天預告期,希望於今年上半年開始實施,民眾恐增更多負擔。然而台灣就醫次數遠高於其他國家,109年就醫總次數就超過3億6千3百萬次,也就是平均一個人看病15.9次,相較國外平均才約10次。而在經濟學理論中的「0元效應」(zero price effect),指的是消費者將0元(免費)視為一個特別的價格,一項物品或服務從「免費」變成「付費」,能顯著降低需求。

因此,對部分負擔而言,價格不需訂太高,但不應該免除,在不增加民眾負擔的狀況下,小額的部分負擔能相當程度的抑制浪費,同時提升民眾的成本意識,讓小病(如喉嚨痛、流鼻水)及穩定慢性病患者回歸到社區院所就醫;急重症患者依醫療專業轉診至醫院就醫;醫學中心或區域型醫院,回歸急重症照護的任務以及醫療新科技的研究。

看醫生變貴了?最快5月健保調漲 新制一次看

▲圖一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看醫生變貴了?最快5月健保調漲 新制一次看

▲圖二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看醫生變貴了?最快5月健保調漲 新制一次看

▲圖三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延伸閱讀】

C肝治癒率98%,藥費全健保出 及早篩檢遠離肝癌

遺傳性罕病FAP醫藥費年逾百萬 病友急盼健保給付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12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食安事件接二連三的爆發,毒澱粉還賣到國外,嚴重影響台灣的形象,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美食王國」聲譽,幾近崩盤;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今天特別召開「解開食品安全之鑰」記者會,指出造成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罪魁禍首就是台灣公衛體系長年廢功,才導致無法有效做好食品安全把關措施。衛促會理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消基會日前公布加水站飲用水衛生檢測標準,結果發現,所檢測的28件加水站樣品中,有16件不符合衛生標準;對此,衛生署將加強稽查之外,該署並呼籲民眾購買加水站飲用水應煮沸後再喝。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管理科科長劉芳銘表示,針對消基會的調查,目前地方衛生局已針對轄內加水站業者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要有安全性行為,可千萬別戴兩「套」!日前有媒體報導,「為預防梅毒感染,應戴雙層保險套」,疾管局特別提出呼籲,要有安全性行為,只需使用一層保險套即可,使用兩層保險套,反而會因為磨擦之後,會有破損或滑脫的風險。疾管局表示,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保險套正確的使用方法只需使用一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主持廣播、出過音樂專輯、創作多部童書繪本的畫家張蓬潔,很難想像18年前曾因憂鬱症數度崩潰、暴飲暴食,甚至連下床走出門對她來說都是困難,靠著繪畫與宗教信仰,漸漸走出憂鬱的幽谷,現在,她與抗鬱畫家盛正德、已故憂鬱症畫家吳東穎,三人合辦繪畫展覽,用行動證明憂鬱症病友不放棄希望的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