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眼乾、嘴乾難解? 當心是「乾燥症」找上門 

眼乾 嘴乾難解? 當心是「乾燥症」找上門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50多歲的鄭女士,多年來一直有眼睛乾澀、異物感、嘴巴乾燥的症狀,需要很常喝水、半夜也必須要起床喝水,雖然有在眼科診所治療,眼睛的症狀獲得改善,但是嘴巴乾燥的問題一直沒有緩解,而且越來越嚴重。後來經由他人介紹,到風濕免疫科門診尋求幫助,經過一系列檢查之後,確診為俗稱乾燥症的「修格蘭氏症候群」。

乾燥症分兩種 依有無合併自體免疫疾病而定

奇美醫學中心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陳昭宇表示,乾燥症或者稱為修格蘭氏症候群,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好發在40至60歲的族群,以女性居多,女性跟男性比率為10:1,大約佔總人口的0.5%左右。分為原發性跟次發性的,端看有沒有合併其他的自體免疫疾病而定;次發性的乾燥症最常合併的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性紅斑狼瘡、硬皮症等。

自體免疫疾病 外分泌腺體都可能輸線症狀

乾燥症的病人體內的免疫系統會攻擊自己的外分泌腺體,進而造成長期型(至少大於三個月)的症狀。陳昭宇主治醫師說明,眼睛的部分包含眼睛乾燥、眼睛有異物感、灼熱感、怕光、容易眼睛疲勞,甚至出現角膜潰瘍;嘴巴的部分則會出現嘴巴乾燥、唾液腺體腫脹、較乾燥的食物難以下嚥,嚴重的會出現味覺變化、蛀牙、口腔內念珠菌感染、牙齦萎縮等狀況;而身體其他部位也可能有症狀,包括皮膚乾癢、鼻腔乾燥、喉嚨沙啞、咳嗽、性交疼痛等。

此外,乾燥症也可能同時合併其他併發症,包含疲倦、胃食道逆流症狀、雷諾氏現象、多發性關節疼痛、神經感覺異常、肺部纖維化、第一型腎小管酸血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等。

治療乾燥症 藥物+調整生活習慣

乾燥症的診斷通常是由風濕免疫科醫師確診或是由其他科醫師懷疑轉診。除了藥物治療以外,病人也需配合調整生活習慣,例如吃些微酸的食物或嚼口香糖幫助唾液分泌、避免太乾或太硬的食物、保持口腔內清潔、室內空氣保持一定程度的濕潤、使用潤膚產品或潤滑劑等。

乾燥症列重大傷病 及早發現控制症狀

陳昭宇主治醫師強調,確診的乾燥症也是重大傷病之一,會跟著病人一輩子,沒辦法被根治,但是症狀可以被控制。若能夠早期診斷,早期接受治療,配合生活習慣的改變,對於病人的生活品質會有很大程度的改善,甚至有可能跟一般人的生活一樣。

【延伸閱讀】

男嬰血紅素僅不到一般新生兒1/3 四年後發現竟是血友病

她雙頰毛孔粗大、常泛紅 竟是逾百隻蟲蟲惹的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55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2)日牛津AZ疫苗開打首日,疾管署與HTC協力開發V-Watch健康回報系統同時上線,除自動提醒第2劑施打日期外,接種頭7天需每天回報身體狀況,接著漸漸拉長回報時間點,維持1年半,民眾也可利用系統了解疫苗相關知識,衛福部則會分析資料大數據,任何參與民眾隨時都可無...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2)日上午,行政院長蘇貞昌與衛福部長陳時中,在台大醫院接種首劑牛津AZ疫苗,預計將在8周後施打第2劑,下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陳時中坦言自己的背有點「痠痠的」,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指揮中心提醒接種疫苗後,務必7天內每天回報身體狀況,若有嚴重過敏反應停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膝蓋前十字韌帶受傷在運動員身上十分常見,不僅是一般民眾打球常見的運動傷害,連奧運國手們也難逃受傷命運,雅典奧運跆拳道金牌選手朱木炎,就親身帶著許多選手走過前十字韌帶受傷的復健之路,台北世大運跆拳道品式金牌選手李晟綱也曾受前十字韌帶損傷所苦,跆拳道選手蘇麗文更因前十字韌帶...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今年最強的沙塵在3月21日晚間襲台。環保署預警,這波來自中國的沙塵暴將持續至3月23日,以今天(3月22日)的空汙最為嚴重,雲林以南將出現少見的「紅害」程度,連一向空氣品質最好的花東地區也將出現「橘警」等級空汙。 全台空氣品質惡化 敏感性族群應避免外出 環保署預測,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