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眼周細紋藏不住年齡? 美顏針改善氣血撫平歲月痕跡

眼周細紋藏不住年齡? 美顏針改善氣血撫平歲月痕跡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許多民眾對於皮膚暗沉、臉部線條下垂感到超級困擾,雖想藉助醫美方式來改善,卻又害怕透過侵入性療程在自己臉部注射東西,或擔心雷射治療後反黑怎麼辦?目前有不少愛美人士選擇透過中醫療法來變美中醫療法除能調理體質外,利用獨特針灸技術也能達到美容抗衰老的效果,改善氣血循環,讓人自然地由內而外散發健康活力的神采。


眼睛周圍魚尾紋最容易顯老 顏面針灸可改善


「衰老是從眼睛開始的!」眼睛周圍的魚尾紋最容易顯老!其次才是法令紋、嘴角紋等透露出年齡的秘密。再加上因為工作壓力大、飲食習慣不良及睡眠不佳等因素,臉部氣色又更差。


麗馨中醫診所院長沈瑞斌醫師表示,要想找回好氣色,除了趁放假期間放鬆心情、適度運動外,近幾年來由韓國傳入台灣的中醫美顏針療法可以改善大家的困擾。美顏針最初是源於針灸治療顏面神經麻痺患者後,皮膚變好甚至有拉提效果,進而發展出的技術,現不僅能針對調整臉部曲線,達到小V臉、膨潤蘋果肌,還能減少細紋,促進血液循環提亮肌膚。


根據皮膚厚度和年齡做細微改善 美顏針針數多寡不與成效呈正比


而不同年齡層與性別的治療方式會不相同,譬如男女皮膚厚度不同、每塊肌肉張力不同,針灸方式也會調整。20多歲年輕女性肌肉彈性較好,有時針灸完能維持1個多月,而年紀較長如7、80歲患則者建議每周至少1至2次,做完1個療程6次後再評估成效。因此若能每個月1次以保養的方式,從根本調整,持續維持皮膚底層軟組織的彈性,就能呈現臉部的好氣色。


每個人面臨的臉部困擾不同,一般而言,全臉可能會扎120至150針,施針必須作用到哪些肌肉層與層次,同時會針對經過的穴道產生刺激能量。沈瑞斌醫師指出,術前會根據患者期望值、臉部組織彈性、年紀與臉型來決定。臉部每條肌肉張力向量不同,因此施針時必須精確掌握組織層次。


沈瑞斌醫師特別提到,坊間有標榜200針的臉部療程,但針數過量恐造成臉部肌肉互相拮抗、失去效果,或是單一組織過度刺激、造成強直收縮;而若針數不足效果也不彰,是1種相當仰賴醫師的專業技術能力的針法。


美顏針源於中醫針灸 刺激穴道筋絡改善細紋


而美顏針的原理,源於中醫針灸。是從臉部經絡、穴道發想,並結合解剖構造學,包括肌肉筋膜、韌帶及結締組織,經過針灸調整,鬆解肌肉、促進張力與彈性恢復,來達到外觀看起來變年輕的效果。


相較於一般針灸,美顏針採用的是0.10mm至0.14mm比頭髮還細的細針,扎在臉上稍微刺刺痠痠,沒有明顯痛感。每次美顏針療程約20至30分鐘,拔針後敷臉休息半小時,利用午休時間即可完成。藉由每1次美顏針的刺激肌肉、筋膜和氣血循環,讓效果堆疊加成,眼周細紋、黑眼圈變淡,額頭皺紋逐漸撫平,臉部線條獲得修飾、提亮氣色。


過年前寒流多,皮膚容易出現乾燥脫皮現象,美顏針療程完返家後要特別加強保濕護理,也可適量攝取牛肉及蛤蜊湯,或將當歸、熟地、山茱萸、紅棗、山藥等入湯食用,養血滋潤皮膚,東阿阿膠也有滋陰補血效果。沈瑞斌醫師最後提醒,針灸前避免Q10、魚油、銀杏及紅花等抗凝血成分的食品,勿飲酒過量,才能降低皮膚瘀青的反應。


更多NOW健康報導
▸「抗癌」大作戰!!面對癌症打擊,營養照謢成為堅強後盾!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癌症患者不能缺少營養支柱 癌友營養補充補對了嗎?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雖然在別人眼裡只是二到三公分移動的幅度,但對於停滯一年的我,就是最大的進步!」曾是美髮設計師的劉先生,因兩年前腦中風,一夜間變成行動不便者。雖然急性期後,他每天積極復健,短時間內很快就因為肢體痙攣張力過大遇到瓶頸。在醫師建議下,他接受肉毒桿菌素治療,施打一週即明顯感受...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宜蘭報導】宜蘭1名31歲李小姐工作是經營網拍服飾直播,但今年初生產後經常感到喘不過氣,甚至連一段話都無法講完,也幾乎無法抱孩子;某次因胃痛送往急診才發現罹患心臟衰竭。半年來她在羅東博愛醫院心衰竭團隊照護下日漸康復,如今她已能順暢完整地述說這段心路歷程,她很感謝團隊讓她的家庭、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全球新冠疫情持續延燒,許多民眾選擇搭乘計程車避開人潮,車隊業者因應需求配備酒精消毒瓶供乘客使用迴響熱烈,另推出無接觸付款服務,為防疫盡一份力。疫情還在!運將勤消毒 民眾搭車更安心噴上消毒劑,仔細擦拭門把,車內坐墊、安全帶,計程車業者張先生裡裡外外都不放過,因為新冠肺炎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全台灣糖尿病患者人數已超過220萬人,且每年新增12萬患者。根據國內一項調查研究及2019台灣糖尿病年鑑報告發現,有近6成患者未達糖化血色素<7%的治療目標。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指出,很多患者只注意飯前血糖,卻忽略飯後血糖的同等重要。血糖控制不理想易造成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