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睡前「喝酒助眠」比安眠藥安全? 醫師警告這一杯後患更多

▲慢性失眠原因多,常伴隨有不良睡眠習慣及相關認知扭曲。(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根據統計,全台人口中有慢性失眠比例約占5分之1,但醫師發現,台灣人普遍有錯誤觀念,像不少人擔心吃安眠藥會上癮,往往嚐試用喝酒來幫助入睡,但醫師警告,酒精對於整體睡眠的影響其實極負面,反而會導致淺眠、多夢、早醒、片斷睡眠等。

隨著現代人生活愈來愈忙碌,面對的壓力愈來愈多,睡不著已成為許多人的夢魘。根據統計全台人口有慢性失眠的比例約有五分之一,然而,民眾常常忽略睡眠問題需要詳細的評估,看感冒、慢性病順便拿安眠藥的,大有人在。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志誠直言,台灣人對於睡眠仍有眾多迷思,影響所及,診間或網路上常見有人自行到藥局購買聲稱不含安眠藥的「助眠劑」或乾脆灌酒來協助入睡。

怕吃安眠藥吃到上癮,張志誠說,的確是許多民眾普遍的擔心,然而,長年失眠問題,不太可能僅靠吃幾天的安眠藥物治療就完全解決的,因此,最常見的狀況是,第一天吃藥有睡,第二天沒吃藥就睡不著,就開始以為是吃安眠藥上癮,自己嚇自己。

不吃安眠藥睡不著,醫師建議,民眾最好重新檢視造成失眠問題的原因是否還存在,包括不良的睡眠習慣,如每天上床睡覺時間不固定、睡前滑手機、玩手遊;健康的生活作息,如定時運動、少喝茶喝咖啡,是否已養成。

張志誠強調,有些人轉而以喝酒來幫助入眠,其實酒精對健康的傷害更嚴重,包括消化道癌症、乳癌、肝硬化、胰臟炎、失智、成癮等,即使針對睡眠的本身,酒精也是負面的。同樣地,有些人會到坊間藥局買不含苯二氮平類安眠藥成份的成藥來助眠,然而,其多數含抗組織胺成份,長期服用有認知功能受損的疑慮。

張志誠強調,單單服用安眠藥來處理失眠,治標不治本,必須連同造成失眠的病因、環境問題、生活習慣一起處理,才可能有效解決睡眠困擾,而這有賴於精神科醫師來評估睡眠、身體及用藥問題,並做進一步的治療或檢查。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八大第1台「健康NO.1」日前節目以「胃食道逆流」為題,聊到新的胃食道逆流手術「新熱射頻胃賁門緊縮手術」能夠增生肌肉束和肌肉纖維,治療胃食道逆流,來賓吳文傑醫生解釋完手術原理後,提到:「很多女生聽完第一句話會問我,這個原理也適用於女性的陰道鬆弛嗎?」主持人蔡逸帆聽到急忙搭腔說:「你怎麼知道我剛剛就...

閱讀詳情 »

乳癌發生率高,且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然而,無論是切除部分乳房或全乳切除,對於患者來說都是生理與心理的雙重打擊。阮綜合醫院乳房外科劉宗瑀醫師表示,近年來已發展出「乳房重建手術」,讓患者術後的乳房外觀能與以前看起來相似,或至少能左右對稱,不僅可減少美觀上的問題,對於患者恢復往日自信也有助益。  乳房重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