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短短三分鐘能讓內臟歸位獲得「不會累的身體」,也能改善肌肉僵硬痠痛或體型變化

短短三分鐘能讓內臟歸位獲得「不會累的身體」,也能改善肌肉僵硬痠痛或體型變化

橫隔膜是讓肺部活動、幫助呼吸的重要存在

橫隔膜肩負著讓肺部活動、幫助呼吸的重要使命。

讓我們再次確認橫隔膜的運作機制。

首先,吸氣時橫隔膜收縮下降,肺部膨脹讓空氣流入。相反地,吐氣時橫隔膜放鬆上升,空氣會從肺部被擠出來。

這就是一般所謂的「腹式呼吸」。

大家有沒有聽過「深呼吸有益健康」?

這是因為深呼吸能吸入大量空氣,從而吸收大量氧氣。

吸收大量氧氣供給身體,細胞就會活化。細胞一旦活化,身體就會朝氣蓬勃,最後就能打造不會累的身體。

你2021年注定要煩惱什麼!?

如此一來,像是在做激烈運動時,疲憊感很快就會消失,運動也不會再是件麻煩事。如果能多多運動身體,體力應該也會越來越好,對精神層面而言也是好事一樁吧。

橫隔膜正如上述所說,對於打造一副不會累的身體,扮演了重要角色。

但是,如果長時間維持拱背姿勢,橫隔膜會怎麼樣呢?

橫隔膜會受到壓迫,處於蜷縮狀態。

這種情況若成為常態,橫隔膜就無法發揮原有功能,肺部也難以充分吸入空氣。

那麼,肺部無法吸入空氣時會怎麼樣呢?

氧氣難以充分運行到體內各處,身體將會變成稍微活動就覺得疲累的狀態。

那麼一來,人就會懶得活動身體,肌力也會退化,有時候甚至不想出門。

在此情況下,你也不明白為什麼會這麼累,精神層面或許也會隨之沮喪不已,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例如,只要一貧血,爬樓梯時就會上氣不接下氣吧。

如果不是貧血,健康檢查也查不出什麼毛病,只是稍微走快一點就氣喘吁吁,很可能就是橫隔膜無法活動,導致肺部無法大量吸收氧氣所造成的。

橫隔膜未發揮功能時,還會出現其他各種症狀,讓我們繼續詳細地看下去。

橫隔膜不動,就會發生這種事!

橫隔膜周遭有哪些器官呢?

橫隔膜上方有心臟與肺部,橫隔膜的下方則佈滿了各種器官。如果說維持生命所需的器官,都被塞在這裡也不為過。

當這些器官舒服地處於正確位置時,就能充分發揮各自功能。

但是,如果持續拱背生活,橫隔膜始終遭受擠壓會怎麼樣?理所當然,會發生大家所想像的情況。

由於體內的器官密集,只要橫隔膜擠壓到任一器官,周遭器官也會連帶互相壓迫。結果,就會陷入如骨牌效應一般的狀態。

遭受擠壓的內臟無法再發揮原有功能,各種症狀就會隨之出現。

具體而言,會發生什麼事呢?讓我來介紹一下主要事例。

橫隔膜不動,對上方器官造成的影響

【案例1】位於胸部中央的「縱隔」被往下拉扯

→心膜(包覆心臟的膜)緊繃

→容易出現心律不整

【案例2】包覆肺部的「胸膜」被往下拉扯

→肺部緊繃

→無法深呼吸

→變成淺呼吸、肩膀呼吸

→光是爬樓梯就會氣喘吁吁

橫隔膜不動,對下方器官造成的影響

【案例1】肝臟被往下壓

→右側腎臟被往下壓

→右側腰大肌遭受擠壓而緊繃

→小腸被往左壓

→子宮被往左壓

→大腸遭受壓迫

→出現便秘問題

【案例2】脾臟被往下壓

→胰臟被往下壓

→左側腰大肌遭受擠壓而緊繃

→出現腰痛、腰閃傷等問題

【案例3】小腸下降,被往右壓

→連接小腸與大腸的閥門「迴盲瓣」遭受壓迫

→迴盲瓣維持敞開

→出現拉肚子的狀況

像這樣諸如「心律不整」、「上氣不接下氣」、「便秘」、「腰痛、腰閃傷」、「拉肚子」等,乍見似乎沒有任何關連的症狀,卻全都與橫隔膜的動作有關連,很不可思議吧?

當然,身體不舒服時,最重要的還是請醫師診療。

但是如果醫師檢查不出個所以然,卻出現心律不整的情況、不是貧血卻常氣喘吁吁、想不出什麼相關原因卻持續便秘或拉肚子時,就很可能是橫隔膜不動所造成的。

此時,請嘗試看看接下來要說明的「橫隔膜的內臟伸展操」。

*橫膈膜的內臟伸展操1:垂直水平、手肘直角法

1. 坐在椅子上。

2. 手臂水平伸直,手肘彎成直角,手掌向後。

3. 讓上半身前傾約十度。

4. 保持此姿勢,緩緩做深呼吸三次。

5. 後方肋骨位置不動,以橫隔膜後側得以伸展的狀態,慢慢挺起上半身。

*橫膈膜的內臟伸展操2:四十五度前屈法

1. 與桌子距離約三十公分,坐在椅子上。

2. 撐起骨盆,手臂水平伸直,手肘彎成直角。

3. 以該姿勢,順勢讓上半身前傾四十五度,手掌撐住桌面。

4. 保持該姿勢,緩緩深呼吸三次。此時,請意識到肋骨後側的擴張。

5. 後方肋骨位置不動,以橫隔膜後側得以伸展的狀態,慢慢挺起上半身。

超神準!從嘴唇的薄厚看你是享福命還是吃苦命?

短短三分鐘能讓內臟歸位獲得「不會累的身體」,也能改善肌肉僵硬痠痛或體型變化

本文摘自《3分鐘解決身體的問題:超有效「內臟伸展操」,輕鬆打造不會累的身體!
【本文由平安文化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隨著國內疫情日益趨緩,衛福部宣布3月1日起,開放外籍人士來台接受人工生殖療程。人工生殖療程包括:凍卵、試管嬰兒,允許2名親屬陪同入境,入境檢疫比照商務客縮短至10天。 行政院2月24日宣布調整國際醫療的入境條件和放寬措施。疫情指揮中心隨及宣布3月7日起放寬非本國籍商務...

閱讀詳情 »

小滾是個不愛上學的孩子,他喜歡學校的溜滑梯、喜歡去畫畫剪紙、喜歡學校的哥哥姐姐、喜歡老師給的貼紙、喜歡在家裡模仿學校的口令……,但他就是不愛上學。「什麼緣故,讓你不想去學校?」他的大眼睛泛起淚光:「在學校就看不到媽咪了。」對三歲的孩子來說,從日出到日落都看不到父母,真的是...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許多家中養狗的家庭,習慣將吃剩的骨頭丟給狗大吃大啃。這麼做是很危險的!獸醫表示,有不少的狗有腸胃疾病或牙齒相關疾病,正是這些骨頭造成! 「獸醫師想對你說」表示,童話故事裡的狗總是叼著骨頭,許多人(包括獸醫本人)大多以為「狗本來就要吃肉骨頭」。直到當了獸醫,看過那些骨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49歲翁女士在年輕的時候右腳踝有受過傷,因工作關係沒有去醫院檢查,前年開始腳踝非常的庝痛,走路姿勢一跛一跛的,造成生活上非常不便,陸續看了多家醫院皆建議做關節固定術,但不符合翁女士的需求,透過介紹前往長安醫院諮詢,骨科楊志鴻主任了解後,建議做「全踝關節置換術」,術後2...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