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陷入「照顧者憂鬱症」時
綜觀現在的社會,已經進入由兒女負責照護年邁雙親,或是年長妻子照顧高齡丈夫的時代。如果是需要長期照顧的狀態,事實上,對於照顧者來說,這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
有時候,也會出現所謂的「照顧者憂鬱症」,這是因為獨自照護親人所引發的憂鬱症。根據日本厚生勞働省於二○○五年的調查顯示,照顧者當中,大約每四人就有一人處於「憂鬱狀態」。最壞的狀況下,可能還會導致自殺,甚至是同歸於盡。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根據日本厚生勞働省於二○○五年的調查顯示,照顧者當中,大約每四人就有一人處於「憂鬱狀態」。最壞的狀況下,可能還會導致自殺,甚至是同歸於盡。
若是問到「為何要獨自承擔照顧責任」,我想,大多數的照顧者,都是心存「再怎麼說,都是親人的感情」或「我最清楚怎麼照顧他」的想法吧!如果要把親人送到養護機構,他們心裡也會感到內疚。
照顧親人不僅是體力的負擔,還包含容易引發憂鬱症的諸多因素,像是看不到未來、被束縛、被囚禁於完美照顧的想法等等。眾所周知,因為獨自承擔照顧工作而筋疲力盡,促使精神層面易呈現孤立狀態時,很容易罹患憂鬱症。
我認為,照護工作最好交由「社會方面」來做。當然,還是存在著養護機構的等待入住時間過長等問題,所以,或許狀況不會盡如人意。然而,照護中需要耗費體力的部分,可以盡量尋求相關機構的協助;而有關情緒的部分,則由家庭來承擔;這樣才是最好的形式。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照護工作最好交由「社會方面」來做。需要耗費體力的部分,可以盡量尋求相關機構的協助;而有關情緒的部分,則由家庭來承擔;這樣才是最好的形式。
如果遇到申請養護機構後的等待期間,或是必須自己照顧親人的情況,能否確保「專屬於自己的時間」是非常重要的事。這是因為假使一開始就讓自己燃燒殆盡,日後也無力繼續照顧他人。
舉例來說,在這段期間內,可以讓自己專注於興趣或活動;如果沒有足夠時間,至少讓自己喘口氣,悠閒地喝杯美味的茶吧!在心中劃分出「專屬於自己的時間」極為重要,而這段獨處時光,能夠成為其他時間的能量。
此外,找人發發牢騷或是商量,也是很好的方式。「用心自我照護」可說是非常重要的事。
本文摘自健康您好《隔絕情緒勒索,給自己好溫暖的心情整理術:暖心醫師教你,學會想法轉個彎,90%人際煩惱立即消除,重新找回自在人生》
【更多資訊請上《方言文化‧Babel Inside》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