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研究:白藜蘆醇能降低搖頭丸的神經毒性

作者:黃曼瑩

吸毒會害一生!尤其是搖頭丸為甲基安非他命的類似物,具有強力之中樞神經興奮作用,在台灣被列為二級毒品。濫用者服用搖頭丸後,頭部及肢體隨高分貝之音樂劇烈搖晃,並可使濫用者產生和平感或愉悅感。三軍總醫院研究團隊發現,白藜蘆醇能大幅降低搖頭丸後續引發之神經毒性,甚至可預防搖頭丸戒斷後所產生的憂鬱症狀。

研究:白藜蘆醇能降低搖頭丸的神經毒性

白藜蘆醇為一種天然的植物防禦素,可在紅葡萄之果皮、紅酒與堅果等食物中發現,具有抗發炎、抗癌、抗氧化、抗細胞凋亡、抗老化等多重作用。

近年來,毒品濫用一直是台灣日益嚴重的社會、教育與治安問題。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107年1月藥物濫用案件暨檢驗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地區濫用藥物尿液檢驗檢體總件數共計19,312件,檢體陽性數為4,385件(22.7%),其中搖頭丸陽性為39件,較去年同期案件數增加160%。

搖頭丸濫用副作用:心律不整、高血壓、肝腎衰竭

搖頭丸害人不淺,搖頭丸濫用可能會產生許多嚴重之副作用,例如:心律不整、高血壓、高熱、低血鈉、肝腎衰竭,甚至死亡等,其機轉可能與體內重要生化反應被搖頭丸影響而引發之急性與長期毒性作用有關。

有鑑於此,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李宜勳副教授研究團隊,在「毒品搖頭丸之防治」基礎醫學研究上有重大的突破,他們發現白藜蘆醇能競爭性結合大鼠腦部血清素轉運體進而對抗搖頭丸所引發之後續毒性,而這個重大發現及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知名醫學期刊 (European Neuropsychopharmacolog) ,以及收錄在國外專書章節 (Phytopharmaceuticals for Brain Health)。

另外,針對搖頭丸之毒性機轉,也有一系列深入研究,發現搖頭丸可誘導活化自噬作用及棕色脂肪組織產熱,而導致血清素神經細胞死亡,上述研究成果亦發表於國內外際知名醫學期刊 (Neurotoxicology、PLoS One、台灣臨床藥學雜誌)。

研究:白藜蘆醇能降低搖頭丸的神經毒性

三軍總醫院研究團隊發現,白藜蘆醇能大幅降低搖頭丸後續引發之神經毒性,甚至可預防搖頭丸戒斷後所產生的憂鬱症狀。

白藜蘆醇效用:抗發炎、抗癌、抗氧化、抗細胞凋亡

白藜蘆醇為一種天然的植物防禦素,可在紅葡萄之果皮、紅酒與堅果等食物中發現,具有抗發炎、抗癌、抗氧化、抗細胞凋亡、抗老化等多重作用,白藜蘆醇亦已被世界各國藥廠開發為健康食品,做為日常保健用途。

目前為止,搖頭丸引發神經毒性的機轉仍然不是相當清楚,因此李宜勳副教授研究團隊建立搖頭丸藥物濫用之動物模式,做為藥物篩選平台,希望能有效篩選出具有治療或預防潛力之藥物,以減少濫用者之中毒死亡率。

研究:白藜蘆醇能降低搖頭丸引發之神經毒性

研究團隊利用4-[18F]-ADAM (為一種專一性血清素轉運體放射線結合子)結合正子造影技術,首次發現白藜蘆醇可通過大鼠血腦障壁進入腦區與血清素神經元之血清素轉運體結合,與搖頭丸競爭同一結合位置,減少搖頭丸被血清素轉運體攝入神經元內之機會,藉此大幅降低後續引發之神經毒性,甚至可預防搖頭丸戒斷後所產生之憂鬱症狀。

此一新發現希望未來可運用於臨床上,提供醫療人員對於青少年毒品藥物濫用有新的治療選擇。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會胖,其實就是因為生活習慣改變引起的,」肥胖專家蕭敦仁一語道破。他描述,拜科技進步之賜,現代人生活過於便利,從離開家門開始,就是坐電梯,開車上班,連車門也不用開,可以用遙控器,到了辦公室,又是坐電梯,連爬樓梯得機會都沒有,他形容,以前人類的移動方式是place to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雲林一位居民連續幾週腸胃不適,吃成藥並無改善,又因為嚴重噁心、嘔吐、上腹劇痛,緊急前往醫院就診,醫師確診為急性B型肝炎,肝炎指數破千,醫師表示,此時患者的肝臟就像火山大爆發,若不及時治療,後果不堪設想。 負責收治上述患者的雲林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邱文南表示,當下建...

閱讀詳情 »

黃褐斑是指面部黑變病的一種,是一種發生在顏面部的色素沉著斑,嚴重影響臉部美觀。小編為大家介紹8款美白祛斑湯,通過食療輕鬆祛斑。   8款食療法有效祛除黃褐斑: 1、綠豆百合美白湯: 將綠豆、赤小豆、百合洗淨,用適量清水浸泡半小時。大火煮滾後,改以小火煮到豆熟。依個人喜好,加鹽或糖調味皆可...

閱讀詳情 »

專家稱,發現「髒脖子」,應快去查血糖 夏季剛到,人們紛紛都穿上了低領衫和短袖,一些體型較胖的市民發現自己脖子後面總洗不乾淨,很是懊惱卻找不出原因。醫學專家建議,如果發現「黑脖子」,應盡快去醫院檢查血糖,小心糖尿病悄悄纏身。 (圖片擷取自) 「黑脖子」是假性黑棘皮病 脫了高領衣服,6歲的圓圓脖子上莫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