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破除糖尿病迷思 穩定血糖是關鍵

破除糖尿病迷思 穩定血糖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無聲無息的疾病難發現 破除糖尿病迷思為首要

現代人普遍生活作息不佳,導致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提高,而糖尿病則被喻為最無聲無息的疾病,因病徵無痛感,外表無異狀不易察覺,導致經常被忽視,發現時已成為糖尿病重症患者!然而,坊間又流傳許多對於糖尿病的迷思,導致患者錯失最佳治療時機,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遺傳、肥胖、高血脂 糖尿病高風險族群

新陳代謝科謝安慈院長指出,罹患糖尿病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來自於遺傳,這些高風險族群大部分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但糖尿病患者還是可以懷孕的,只是需要在孕期將血糖控制得當,避免造成對胎兒的傷害,以及由於胎兒體重過重,導致生產上的困難。第二個主因則是源於肥胖,由於飲食控管不當與缺乏運動,也漸漸成為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另外,我們所謂的代謝症候群,包含高血壓以及高血脂患者,也是屬於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普遍生活作息不佳,例如飲食沒有節制或是沒有適當的運動習慣,導致代謝愈來愈差,進而引發糖尿病病症。

打胰島素要洗腎? 控血糖值是關鍵

謝安慈院長說明,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不太願意施打胰島素,所以有許多患者在接受施打胰島素的時候,血糖已經控制得比較差,甚至是腎臟已經開始受損的情況下,才開始選擇施打胰島素,所以很多病患在施打胰島素之後,沒有多久就引發腎衰竭。因此,就構成了一個讓大家認為打了胰島素就會開始洗腎的迷思。然而,事實剛好相反,因為我們平時有注射胰島素,血糖能夠控制得比較好,這樣子對腎臟的傷害是比較小的。

聰明挑選血糖機 定時監測破除糖尿病迷思

謝安慈院長也提醒,切莫相信沒有根據的迷思,即使血糖穩定後也不可自行停藥,恐會造成血糖起伏波動大,而有許多研究顯示,血糖起伏愈大造成對於血管的傷害也愈大,導致提高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率。因此,糖尿病患者應該要養成每天定時做血糖監測的習慣,也須謹慎挑選精準度符合ISO15197:2013國際標準認證及操作簡單免調碼之血糖機,並持續接受專業醫師治療,搭配飲食控制及適當運動,才是穩定血糖、控制病情的不二法門。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66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延燒,連醫院人潮都變少了,但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記得回診領藥!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秘書長王治元指出,SARS時就曾發生病人不敢領藥,那時期血糖控制普遍不佳;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臺大醫院內科教授王宗道,則呼籲台灣沒有社區感染,只要戴口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家中長輩是否有活動假牙鬆脫的困擾?假牙黏著劑可用來穩定假牙,但曾有民眾使用後未清潔乾淨,且一黏好幾天,造成牙床紅腫發炎、假牙鬆動甚至牙周病變。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在開始使用假牙黏著劑前,建議先徵詢牙醫師的專業意見,避免因過度依賴,或是濫用假牙黏著劑而造成細菌的滋生。假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56歲李姓茶農為了務農提神,40年來香菸、檳榔、酒精不離身,導致胃潰瘍、吐血及腹痛接連而來,兩年前經胃鏡檢查發現罹患早期下咽癌,雖透過化療和放療後痊癒,日前追蹤又發現早期食道癌上身,所幸發現得早,醫療團隊採取「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ESD)治療後沒有復發跡象,亞洲大學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疾管署發佈今年台灣首例百日咳與傷寒病例!首例百日咳患者有中國大陸旅遊史,但百日咳潛伏期較長,無法確認境外或本土病例,也因潛伏期不符武漢肺炎(COVID-19)目前定義,排除染病可能性,患者目前已經康復,另外首例傷寒患者目前以症狀改善出院,同住接觸者沒有發現疑似症狀。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