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破除糖尿病迷思 穩定血糖是關鍵

破除糖尿病迷思 穩定血糖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無聲無息的疾病難發現 破除糖尿病迷思為首要

現代人普遍生活作息不佳,導致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提高,而糖尿病則被喻為最無聲無息的疾病,因病徵無痛感,外表無異狀不易察覺,導致經常被忽視,發現時已成為糖尿病重症患者!然而,坊間又流傳許多對於糖尿病的迷思,導致患者錯失最佳治療時機,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遺傳、肥胖、高血脂 糖尿病高風險族群

新陳代謝科謝安慈院長指出,罹患糖尿病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來自於遺傳,這些高風險族群大部分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但糖尿病患者還是可以懷孕的,只是需要在孕期將血糖控制得當,避免造成對胎兒的傷害,以及由於胎兒體重過重,導致生產上的困難。第二個主因則是源於肥胖,由於飲食控管不當與缺乏運動,也漸漸成為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另外,我們所謂的代謝症候群,包含高血壓以及高血脂患者,也是屬於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普遍生活作息不佳,例如飲食沒有節制或是沒有適當的運動習慣,導致代謝愈來愈差,進而引發糖尿病病症。

打胰島素要洗腎? 控血糖值是關鍵

謝安慈院長說明,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不太願意施打胰島素,所以有許多患者在接受施打胰島素的時候,血糖已經控制得比較差,甚至是腎臟已經開始受損的情況下,才開始選擇施打胰島素,所以很多病患在施打胰島素之後,沒有多久就引發腎衰竭。因此,就構成了一個讓大家認為打了胰島素就會開始洗腎的迷思。然而,事實剛好相反,因為我們平時有注射胰島素,血糖能夠控制得比較好,這樣子對腎臟的傷害是比較小的。

聰明挑選血糖機 定時監測破除糖尿病迷思

謝安慈院長也提醒,切莫相信沒有根據的迷思,即使血糖穩定後也不可自行停藥,恐會造成血糖起伏波動大,而有許多研究顯示,血糖起伏愈大造成對於血管的傷害也愈大,導致提高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率。因此,糖尿病患者應該要養成每天定時做血糖監測的習慣,也須謹慎挑選精準度符合ISO15197:2013國際標準認證及操作簡單免調碼之血糖機,並持續接受專業醫師治療,搭配飲食控制及適當運動,才是穩定血糖、控制病情的不二法門。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66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喝優酪乳不只可通腸道,還能降低腸道發炎!國內最新研究發現,早晚各喝一瓶優酪乳、連續3星期,可降低5成腸道發炎指標、4成5血清發炎指數,糞便毒素也降低4成5。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教授蔡英傑,日前進行「高壓上班族腸道研究」,收治20至65歲上班族,共40名,讓每名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坊芸報導)一名2個月大的男嬰,嚴重咳嗽超過一周,且精神活力和食慾明顯下降,之後更出現發燒和呼吸急促等症狀,被緊急送醫檢查。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醫師楊雯倩表示,了解病嬰的接觸史得知,病嬰母親有呼吸道症狀,進一步檢查出男嬰有百日咳,男嬰透過口服抗生素治療5天後出院。嬰兒百日咳可能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最近醫療界最引起熱議的話題,不外乎就是醫療糾紛與血汗醫院。然而,台灣的健保制度、民眾對於醫護人員的要求,都迫使醫界對此環境產生無力感。當優秀學子願意選擇牙醫系而不考慮醫學系,年輕醫師已不再投入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與急診科,而是醫美、皮膚科等,若政府無加以改善此狀況...

閱讀詳情 »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報導】 ▲謝明哲教授將分享骨骼和關節的營養與保健資訊。(圖:台北市紅十字會提供) 由於人是以雙腳走路,呈現直立姿勢,因此膝關節常承受很大壓力。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中心醫學專家指出,很多人都有膝蓋疼痛困擾,大約有一半的人是因為膝關節軟骨受到損害,進而引起膝關節疼痛症狀。膝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