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神經內分泌腫瘤潛伏各部位 名人也難逃 醫師籲檢查不可輕忽

神經內分泌腫瘤潛伏各部位 名人也難逃 醫師籲檢查不可輕忽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11月10日是世界神經內分泌腫瘤日,包括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寶萊塢男星伊凡卡漢和資深演員馬如龍皆因此病不幸離世。彰基胃腸肝膽科林彥至醫師說明,有別於癌症細胞增生快速,神經內分泌腫瘤依其惡性程度有不同的成長速度,若惡性度高不僅增生快、轉移風險也高,然而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無特殊性,加上好發部位多元,易誤判為其他疾病而延誤治療,多數患者發現時已進入晚期。

全身部位皆可能發病 病因不明症狀易誤導

神經內分泌腫瘤因細胞的不正常增生而引發大量荷爾蒙分泌,包括不同部位的胰島素、胃泌素等,導致其好發於腸胃道、胸腔但全身皆有發病風險,常見的十大症狀為臉部潮紅、低血糖、盜汗、反覆性胃潰瘍、慢性腹瀉、心悸、皮膚炎、氣喘、咳嗽、發熱等。

林彥至醫師分享,過去曾收治一名年輕男性患者,因反覆性胃潰瘍求診,透過胃鏡檢查和病理切片都無法確診,直到使用內視鏡超音波及深層病理切片檢查後,才確診為胃部神經內分泌腫瘤,使用手術切除後已改善症狀。臨床觀察有將近六至七成的病人都是透過詳細健康檢查才確診,此外也有不少患者因為反覆性胃潰瘍、胃出血和慢性腹瀉求診才發現罹患此病,可見系統性的健檢有助於病人早期發現及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

林彥至醫師說明,神經內分泌腫瘤易誤認為普通疾病而輕忽,目前只有少數患者具有家族性遺傳而較好判斷,其中最知名的就是多發性內分泌腫瘤(MEN1),所以相關的檢查格外重要,包括內分泌指數、電腦斷層攝影、核醫檢查、腹部超音波以及內視鏡檢查等皆有利於醫師追蹤病情並提高準確率。

定期健檢助非功能性患者好確診 神經內分泌腫瘤對症看診四大科別

儘管神經內分泌腫瘤可依照十大症狀做判斷,但多數患者仍會混淆為其他疾病而延誤診斷。林彥至醫師也提醒,神經內分泌腫瘤又分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兩種,非功能性患者在完全無症狀的情況下會加遽延誤治療的時機,加上好發年齡雖介於40-60歲,發病風險依舊潛在於各年齡層,林彥志醫師分享,過去也曾收治一名年約30歲的男性患者,經由健檢發現胰臟尾部出現不明腫瘤,轉診到胃腸肝膽科後,確診為非功能性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因患者排斥開刀手術,轉而使用局部高濃度酒精燒灼腫瘤處,成功治療三年後無復發跡象。

林彥至醫師指出,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仍以手術切除為主,局部治療僅適用於非功能性、腫瘤公分數較小的患者,若已出現腫瘤轉移,則可考慮局部切除合併藥物治療,除了防止細胞擴散也可減少腫瘤細胞數量。林彥至醫師呼籲,民眾若持續出現十大症狀別掉以輕心,對症看診四大科別,新陳代謝科、消化外科、腸胃內科及血液腫瘤科,及早檢查、積極治療,降低疾病風險。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38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地中海飲食是近年國內最被推崇的健康飲食,世界衛生組織WHO也證實,選用「地中海飲食」,可降低與肥胖相關的心臟病、中風、癌症與糖尿病的罹病機率。不過,營養師提醒,若有腎臟方面問題,建議先經醫師、營養師評估為宜。 營養師徐錦宜指出,地中海飲食受全球飲食專家所青睞,特點是攝取食材取用大量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閱讀詳情 »

「什麼是膽固醇、三酸甘油脂?」、「血脂超標對人體有何健康危害?」、「有高血脂該怎麼改善?」看著手中健檢報告,你的腦中也浮現上述疑惑嗎?中醫師表示,其實想要一甩高血脂問題,除了西醫藥物治療外,中醫辨證論治及藥膳食療,也是不錯的調理選擇! 健檢血脂超標?原來是三酸甘油酯、總膽固醇濃度過高 但到底什麼是「...

閱讀詳情 »

別當癌症候選人,小心癌症危機就在你身邊!台灣衛福部日前公佈106年國人十大死因,結果癌症連續36年居首位,癌症死亡人數為4萬8037人,創下癌症奪命死亡人數史上新高!美國癌症研究院最新公佈「十項癌症預防建議」,其中包括:飲食、身體活動和健康的體重維持。具體來說該怎麼做?以下是來自權威專家的建議: 美...

閱讀詳情 »

常常失眠、睡不好,小心糖尿病上身!在台灣,每年有近萬人因糖尿病而死,而提到糖尿病,一般人會把致病原因歸咎於吃太多、喝太多等飲食習慣,但是,一項美國實驗卻發現,只要連續2天,每天只睡4小時,血糖值就會上升,暗示長期睡眠不足的人,若不好好正視睡眠問題,小心罹患糖尿病的日子不遠矣! 糖尿病會奪命!全台2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