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穿發熱衣禦寒 這4種人可能愈穿愈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穿發熱衣禦寒 這4種人可能愈穿愈癢

近幾年發熱衣、發熱褲掀起時尚潮流,標榜薄薄一件可抵禦低溫,但醫師提醒,發熱衣雖有保暖效果,卻因皮膚溫度上升,可能引發搔癢、汗疹、黴菌感染或毛囊炎等問題,並非人人都適合。 

讓孩子穿發熱衣睡覺 細嫩皮膚冒出一堆疹子
秋冬季節變換,天氣忽冷忽熱,有家長怕孩子晚上睡覺踢被子著涼,為孩子穿上發熱衣,結果細嫩的皮膚冒出一堆疹子,紅腫發癢很難受。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任李孟穗提醒,發熱衣較適合在10℃以下的低溫穿著,而新陳代謝快、有異位性皮膚炎、乾性膚質的人並不適合穿,建議採洋蔥式穿法來保暖。

發熱衣主要靠「吸濕放熱」原理,達到保溫作用,大多緊貼肌膚,只要一流汗,汗就悶在衣服內,結果又濕又熱。李孟穗建議有以下狀況的民眾,應考量其他保暖方式。

1.新陳代謝快
容易流汗、新陳代謝快的小朋友及年輕人,在不是很冷的天氣穿發熱衣,可能因汗水悶在衣服裡及皮膚溫度上升,而產生汗斑或發癢起疹。門診就曾有民眾穿著發熱衣去爬山,結果全身起汗疹。另外,穿發熱褲同樣會因溫度太高,容易長股癬或念珠菌感染,尤其男性私處溫度太高,會影響生育能力,不建議穿發熱褲。 

2.痘痘
皮膚易出油、常冒青春痘、毛囊炎的人,穿發熱衣可能造成胸背部毛囊炎。長在身上的毛囊炎又癢又痛,比臉上的青春痘難治療,通常需要數周至數月。

3.異位性皮膚炎
這類患者原本就對溫度調控較慢及皮膚敏感,穿上發熱衣一流汗,會更癢更刺,導致抓得更厲害。

4.冬季癢
冬天好發冬季癢,皮膚又乾又癢,常發生在老人家身上,如果又穿上發熱衣,可能引發「災難」,皮膚乾燥脫屑悶在發熱衣裡,加上皮膚溫度上升,全身會刺癢不舒服。建議勤擦保濕乳液,改善皮膚乾燥以緩解症狀。

李孟穗表示,台灣冬天不像歐美嚴寒,進到室內還有20℃左右,穿著發熱衣會讓體溫太高而不舒服。建議採取洋蔥式多層次穿法,貼身衣物選擇棉質及側邊無接縫圓筒織法,外層加上毛衣、防風外套等衣物,戴上帽子及手套,進入室內方便脫除。

而機車族禦寒重點在於最外層,選擇好穿脫的防風外套,會比發熱衣有效。此外,家長留意小朋友很容易流汗,睡覺如果穿發熱衣再蓋被,應該會因皮膚溫度太高而睡不好,只要穿棉質長袖長褲,加上肚圍即可保暖。

雪靴雖保暖 若有香港腳易成為黴菌滋長溫床
另外,女性流行的雪靴(毛毛靴)雖保暖,但李孟穗表示,靴內溫度高,如果本身有香港腳、灰指甲等問題,等於給黴菌良好的生長環境,而且台灣冬季常下雨,雪靴一旦進水,黴菌會愈長愈多,腳悶著一整天,更容易長香港腳。加上有些人穿雪靴不穿襪,雪靴又不常洗,黴菌便一直窩在靴內,造成反覆感染。她提醒,穿鞋一定要穿襪子,襪子可常常汰換,避免反覆感染。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春節檢疫專案上路以來,桃機的「落地陽性率」暴增,光昨天長程航班入境625人,採檢就有58人確診,陽性率飆至9.3%,這數字讓負責規畫全台醫療量能整備的衛福部都嚇壞了!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直言「比我們想像中的高」,醫事司也緊急向指揮中心建議,用最壞打算的每日境外增加5...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   諮詢專家/陳文君營養師 小江是個朝九晚五上班族,長時間接觸電腦,每到下午總覺得眼睛有乾澀不適情形,同事推薦可以吃保健食品來做保養,而市售保健食品眾多,小江該如何選擇呢?如果你跟小江有相同的困擾,務必繼續看下去… 保健食品挑選原則 1.安全為首要考量,選擇...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媽媽哺乳時若發現新生嬰兒不正常吐奶,甚至吐出黃綠色液體,可能是難以在生產前就發現的天生腸疾——「腸旋轉不良症」,不可輕忽! 澄清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黃元韻分享2名案例:「A和B男嬰出生時體重正常,由媽媽親餵母乳幾次後發生吐奶情形,雖加以減量...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驚爆院內感染,已有2名護理師跟其中一名護理師的男友確診。中興院區醫務長吳岱穎今(12)日表示,目前包括3人的家人、醫院同仁以及宿舍接觸者,全數都隔離跟採檢,有25人匡列居家隔離,另外擴大採檢86人全部陰性、環境檢測亦為陰性,且該病房「只出不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