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穿發熱衣禦寒 這4種人可能愈穿愈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穿發熱衣禦寒 這4種人可能愈穿愈癢

近幾年發熱衣、發熱褲掀起時尚潮流,標榜薄薄一件可抵禦低溫,但醫師提醒,發熱衣雖有保暖效果,卻因皮膚溫度上升,可能引發搔癢、汗疹、黴菌感染或毛囊炎等問題,並非人人都適合。 

讓孩子穿發熱衣睡覺 細嫩皮膚冒出一堆疹子
秋冬季節變換,天氣忽冷忽熱,有家長怕孩子晚上睡覺踢被子著涼,為孩子穿上發熱衣,結果細嫩的皮膚冒出一堆疹子,紅腫發癢很難受。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任李孟穗提醒,發熱衣較適合在10℃以下的低溫穿著,而新陳代謝快、有異位性皮膚炎、乾性膚質的人並不適合穿,建議採洋蔥式穿法來保暖。

發熱衣主要靠「吸濕放熱」原理,達到保溫作用,大多緊貼肌膚,只要一流汗,汗就悶在衣服內,結果又濕又熱。李孟穗建議有以下狀況的民眾,應考量其他保暖方式。

1.新陳代謝快
容易流汗、新陳代謝快的小朋友及年輕人,在不是很冷的天氣穿發熱衣,可能因汗水悶在衣服裡及皮膚溫度上升,而產生汗斑或發癢起疹。門診就曾有民眾穿著發熱衣去爬山,結果全身起汗疹。另外,穿發熱褲同樣會因溫度太高,容易長股癬或念珠菌感染,尤其男性私處溫度太高,會影響生育能力,不建議穿發熱褲。 

2.痘痘
皮膚易出油、常冒青春痘、毛囊炎的人,穿發熱衣可能造成胸背部毛囊炎。長在身上的毛囊炎又癢又痛,比臉上的青春痘難治療,通常需要數周至數月。

3.異位性皮膚炎
這類患者原本就對溫度調控較慢及皮膚敏感,穿上發熱衣一流汗,會更癢更刺,導致抓得更厲害。

4.冬季癢
冬天好發冬季癢,皮膚又乾又癢,常發生在老人家身上,如果又穿上發熱衣,可能引發「災難」,皮膚乾燥脫屑悶在發熱衣裡,加上皮膚溫度上升,全身會刺癢不舒服。建議勤擦保濕乳液,改善皮膚乾燥以緩解症狀。

李孟穗表示,台灣冬天不像歐美嚴寒,進到室內還有20℃左右,穿著發熱衣會讓體溫太高而不舒服。建議採取洋蔥式多層次穿法,貼身衣物選擇棉質及側邊無接縫圓筒織法,外層加上毛衣、防風外套等衣物,戴上帽子及手套,進入室內方便脫除。

而機車族禦寒重點在於最外層,選擇好穿脫的防風外套,會比發熱衣有效。此外,家長留意小朋友很容易流汗,睡覺如果穿發熱衣再蓋被,應該會因皮膚溫度太高而睡不好,只要穿棉質長袖長褲,加上肚圍即可保暖。

雪靴雖保暖 若有香港腳易成為黴菌滋長溫床
另外,女性流行的雪靴(毛毛靴)雖保暖,但李孟穗表示,靴內溫度高,如果本身有香港腳、灰指甲等問題,等於給黴菌良好的生長環境,而且台灣冬季常下雨,雪靴一旦進水,黴菌會愈長愈多,腳悶著一整天,更容易長香港腳。加上有些人穿雪靴不穿襪,雪靴又不常洗,黴菌便一直窩在靴內,造成反覆感染。她提醒,穿鞋一定要穿襪子,襪子可常常汰換,避免反覆感染。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一位母親把女兒的相片貼在Facebook上後被網友回帖提醒從而及早發現了女兒的視力問題。 Tara Taylor在Facebook上貼出三歲女兒Rylee Taylor的這張相片後,她的朋友們從中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大多數人可能會猜測這個「發光」可能是相機的閃光燈造成的,但Taylor的一些朋友們瞭...

閱讀詳情 »

美國心臟病協會建議,一般人每天食用的膽固醇以300毫克為上限,一顆雞蛋膽固醇含量約260毫克,因此每天吃一顆雞蛋應該沒問題。如果是高血脂病人每星期吃2∼3顆雞蛋無妨…   高血脂是心血疾病頭號警訊,血中膽固醇過高,容易堆積在動脈血管壁內層,使血管壁變厚變硬、阻塞,容易...

閱讀詳情 »

去年2月中旬在醫院檢查發現尿道口有一針尖大小的尖尖,當時做了激光打掉了(做時不太痛,只有一點刺痛感),幾天後傷口很快好了,但是一個星期後,原來長尖尖的旁邊一點又長了一個小針尖,又用激光打掉了,過了十幾天,又復發了,又打掉了,然後又長了,這樣,一步步慢慢就到了尿道口裡了(要用手扒開才能看見),反反覆...

閱讀詳情 »

醫生開豪車,住別墅、哎!大家花幾分鐘看看吧。可怕!揭露一個醫院的內幕..太恐怖,有愛的人請讀完……看了之後心情異常沉重!人常常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無知!愛自己要有知識,愛別人要有方法!一位年輕醫生自述:有多少癌癥病人成了唐僧肉,出於求生的本能,每一個癌癥患者都不甘心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