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突然出現類中風症狀 原來是乳癌腫瘤轉移至腦部

突然出現類中風症狀 原來是乳癌腫瘤轉移至腦部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63歲的黃太太4年前曾因乳癌接受右側乳房全切除手術,治療後控制良好,日前卻突然發生不太能說話、不能拿對東西的情況將近2周,而來到台北慈濟醫院急診求診。醫師評估有失語症、右側肢體無力現象,會診神經外科醫師黃國烽,經完整神經檢查發現黃太太感覺與運動神經異常,再安排核磁共振檢查發現有多處轉移性腫瘤嚴重壓迫神經,其中更有1顆約8公分大的腫瘤在左側大腦額葉處,壓迫腦神經。與家屬討論後,決定以開顱手術治療,術後黃太太恢復良好,回到一般外科繼續以輔助性療法治療。


「轉移性腦瘤」是受到其他部位的癌細胞轉移至腦部才長出的腫瘤。黃國烽醫師說明,癌症患者發生腦轉移的機率約15至30%,雖然每種癌症都有轉移至腦部的可能,但最常見為乳癌、肝癌、肺癌、大腸癌等4種癌症。腦部有血腦障壁保護大腦,可隔絕外來病毒或細菌。但癌細胞經血液到達腦部,將可能破壞血腦障壁,寄於腦組織間。轉移到腦部的腫瘤大多屬於癌症晚期,即使在治療中,也可能因藥物無法順利通過血腦障壁,導致癌細胞於腦中快速生長;但是否影響身體功能則視腦中腫瘤的大小、位置、有無壓迫神經而定。


腦瘤必須透過影像醫學檢查診斷,若為特殊形態、多發性、出現在血液循環豐富之處的腫瘤,多有惡性可能。術前神經外科醫師會透過問診、抽血、全身性影像檢查,了解是否有相關病史;若腫瘤不大,也沒有立即性生命危險,可透過立體定位放射治療處理,若大於7公分或有生命危險就建議立即手術。以黃太太為例,由於腦瘤已壓迫語言中樞與運動神經,出現功能性症狀,醫療團隊考量受血腦障壁阻隔,單純給予抗乳癌藥物將無法有效治療,且此時積極治療將有機會恢復身體功能,並取得腫瘤檢體,當作診斷治療參考,因此建議患者緊急開顱。術後黃太太復原情況佳,無併發症,回一般外科追蹤,以放療、化療等輔助療法控制其他轉移的腫瘤,預防復發,順利改善生活品質、延長生命。


許多病人認為開顱風險高而寧願放棄治療,黃國烽醫師表示,非多發性的腦轉移腫瘤若積極治療將有機會延長約5至10年壽命,因人而異。且取出腫瘤後不僅能進一步切片、染色化驗,找尋癌細胞來源,更能減少因腫瘤壓迫造成的立即性危險。然而,並非所有腦轉移的患者皆適合接受治療,必須透過醫師及早、完整性的評估,才能保障手術安全。


更多NOW健康報導
▸最新10大慢性食物過敏原排行公布 蛋白冠軍、蛋黃亞軍
▸馬爹利Gastronomy美食藝術 不出國也能食饗莊園體驗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胃食道逆流恐釀食道癌? 「巴瑞特氏食道」是警訊

相關推薦

米飯是我們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東西,但是您一定不知道,米飯除了可以填飽肚子,如果在米飯中加點兒料,那麼很多困擾我們的毛病也會隨著每天吃下去的飯輕鬆解決掉。 翻拍百度 淨化血液降血脂 一把糙米和黑米   糙米無論是對於高血脂還是糖尿病來說,都是絕佳的主食選擇。在降低膽固醇、調節血糖的同時,對...

閱讀詳情 »

女性來月經,其實也是一個最佳排毒的過程。新加坡醫學專家發現:月經期間,女性體內會分泌一種比細胞單位更小的蛋白質——酵素。它能分解日體內毒素,讓血液由酸性向弱鹼性轉變,幫身體有效排毒。 經期吃什麼排毒 1、開水 美國健康專家雪蘭登‧格林說,經期適量飲水對身體排毒有很大幫助,建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針對流感疫情造成各大醫院急診室塞爆,及醫院葉克膜不夠用的情形,有民眾質疑因無葉克膜而不治;對此,醫師公會調查發現,全台尚有68台葉克膜待機中。醫師強調,流感併發重症優先以呼吸器治療,而葉克膜也非人人適合,及早使用抗病毒藥劑,才能避免變成重症。 流感重症 葉克膜使用率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女性都知道吸菸可能會導致肺癌、心臟病、中風等疾病,吸菸對皮膚也可能帶來極大的傷害。國外研究指出,吸菸女性的皮膚老化快速、魚尾紋、法令紋變深、膚色泛黃;且女性吸菸或20年來每天吸一包菸,皺紋比非吸菸者均多3倍以上。 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指出,吸菸容易消耗體內的蛋白質、維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