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突破免疫治療精準盲區 FFPE檢體測TMB立大功

突破免疫治療精準盲區 FFPE檢體測TMB立大功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免疫治療與標靶新藥百花齊放,許多癌症患者略過自費的基因診斷步驟,卻又苦於成效不彰;其實只要從FFPE腫瘤檢體取得完整癌細胞基因資訊,再難治的癌症,都有機會找對藥治療。

奇美醫院病理中心部長李健逢與台灣基因檢測公司合作,大規模的利用「廣泛型基因檢測」以次世代定序(NGS)分析來自各癌別的407件FFPE腫瘤檢體,獲得多種抗藥性以及影響免疫療法的基因突變資訊,建立起台灣首見的大型NGS本土資料庫,可造福需新藥試驗的患者。李健逢醫師指出,這證實了FFPE腫瘤檢體能作為醫院常規基因檢測,且透過精密的基因分析,有助患者聰明分配整體療程的醫藥費。

FFPE檢體具診斷優勢 美國NCCN指南推至第一線

李健逢醫師說明,FFPE將取出的腫瘤組織樣本,經福馬林固定製成石蠟包埋檢體,讓病理醫師削片染色診斷病情,是常規病理報告最常用的檢體,並有利保存進行研究。

針對FFPE和血液檢體的差異,他解釋,以FFPE檢體進行分析,更能直接從病變組織上找出問題來源,抽血檢測血中的循環腫瘤DNA(ctDNA),則成為無法取得組織切片者的選擇,但仍有30%患者其ctDNA未在被癌細胞釋出到血液時被測得;美國NCCN肺癌腫瘤治療指引也建議,第一線治療以檢測FFPE檢體為主,不建議以血液切片取代。

癌症突變特性一覽無遺  FFPETMB更助免疫治療  突破免疫治療精準盲區 FFPE檢體測TMB立大功

FFPE在檢測前所需的優化作業有一定難度,而醫院多缺乏相關資源,因此對FFPE檢體是否能符合多基因檢測需求仍存疑。對此,李健逢醫師與台灣基因檢測公司合作,透過其具95%成功率的檢體優化技術,成功提升FFPE檢體中腫瘤細胞的比例,並利用「廣泛型基因檢測」以NGS分析407件FFPE檢體,發現台灣各類癌症患者除帶有多種抗藥性突變,更有與免疫治療相關的常見突變和特殊突變,證實優化後的FFPE檢體可成為癌症多基因檢測的首選。

針對患者是否適合免疫治療,李健逢醫師指出,目前強調腫瘤的PD-L1/PD-1或CTLA-4表現量高,是為確認腫瘤有藉由該機轉躲避免疫細胞辨認的工具,並以單株抗體抑制PD-L1/PD-1等抗原,阻斷腫瘤細胞逃脫免疫辨識的機會,但單獨PD-L1/PD-1並非可靠因子,「有些並未表現出PD-L1/PD-1的患者,治療仍有效;有些表現出來的患者,治療卻無效。」形成免疫治療在精準度上的盲區。

「要能從免疫治療獲益,關鍵在於阻斷腫瘤細胞逃脫免疫辨識的機會後,免疫細胞能否認出癌細胞,進而將之消滅。」他強調,若癌細胞突變產生可被免疫系統辨識的抗原(neoantigen)越多,被免疫細胞認出的機率越高。近來研究顯示,代表腫瘤有多少抗原突變的「腫瘤突變負荷量」(tumor mutational burden, TMB)成為免疫治療的關鍵指標,將PD-L1/PD-1和TMB共同評估的精準度更佳,若兩指數都很高,免疫治療可更有成效。

特定癌別TMB在台灣與國外大不同 誰適合免疫治療更需檢測

本次研究發現,與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SKCC)、美國癌症基因體圖譜計畫TCGA等資料庫比較,台灣肺癌的TMB平均較低,另外台灣食道癌以鱗狀上皮細胞癌為主,與美國較常見腺癌不同,其TMB也較低。其他種類癌症也存在細微但無法忽略的差異。李健逢醫師說,這可能可以解釋為何台灣和國外相同癌症的免疫治療效果不同。

在407個檢體中,也發現家族性遺傳乳癌病患,可能會將致癌基因遺傳給小孩,因此可先進行遺傳篩檢提早預防。另外,也有神經內分泌瘤復發的患者,發現其TMB高,進行免疫治療後,無法切除的腫瘤都消失了。

李健逢醫師提到,這次透過「廣泛型基因分析」的407個案例分布各類型腫瘤,未來須針對特定癌症含括更多樣本,並公開給各藥廠,為台灣患者爭取新藥試驗的機會。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86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南報導】如果接受婦科治療會破壞處女膜,對於守貞的女性,該如何面對?今年31歲的陳小姐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堅守教理,認為婚前不可以有性行為,因此,雖年過30,交過男友,仍未曾有過性經驗。今年初因陰道異常出血而就醫,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內膜有多顆息肉,以致造成出血,必須透過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一覺醒來發現頭歪、疼痛的落枕經驗,該如何緩解、治療?大林慈濟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鄭翔瑋指出,落枕也不是只有成年人的專利,曾有一位7歲的吳小弟弟,因為嚴重落枕疼痛,頭一直歪向一邊,家長協助熱敷、嘗試民俗療法等,經過一個多星期都未見改善,直到前往復健科就醫,經物理治療師治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詹舒婷/台北報導】63歲徐姓婦人因血尿就醫,陰道超音波發現子宮內膜厚度達1.7公分,正常停經後女性平均厚度僅0.6公分,醫師透過軟式子宮鏡檢查,深入子宮腔,影像顯示有如鐘乳石洞世界,凹凸不平,進一步切除化驗,確診為早期子宮內膜癌。   臺北慈濟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陳怡伶表示,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0月是國際乳癌關注月,萬芳醫院舉辦「為乳篩檢-美麗健康都不減」乳癌防治活動,透過衛教講座、病友分享,以及電影欣賞,喚起大眾對乳癌防治的重視。電影「乳.房」導演謝志文抵達活動現場,為電影播映揭開序幕,並宣導乳癌篩檢的重要性。罹患乳癌 不一定人生就是灰暗的導演謝志文指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