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端午不返鄉「快要悶出病來」! 醫師教你做好6件事宅在家不悶壞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國三級警戒將近1個月了,疫情未歇之下,包括總統蔡英文都出面呼籲大家端午節連假不返鄉,不出門宅在家,加上天天看著確診相關新聞,民眾不免容易出現憂鬱、焦慮等情緒,大喊「快要悶出病來」!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姸安就提供6大建議,讓民眾宅在家不悶壞。

施姸安建議,不要返鄉造成人流群聚,避免將風險帶往老家,但勿以不孝的框架綁住彼此,防疫不防愛,平時多以電話視訊關懷家人,告知長輩防疫資訊,傳播正能量減少焦慮的情緒,或寄送愛的包裹,如防疫物資、健康食品、將返鄉交通費轉成紅包等等都是愛的表現。

施姸安提醒,疫情期間減少外出,做好自身防疫就是愛家人最好的表達,面對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須做好身心調適,正向思考才能與疫情和平共存,倘焦慮不安已嚴重影響生活,則建議盡速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防疫不焦慮6點建議如下:

1.心態放輕鬆,要警覺但不要緊張。以暫時休假的態度,做好自我防疫,保護自己及家人。

2.安排結構化生活,有效時間管理。防疫在家,生活更需要規律,長時間混亂的生活作息,反而容易焦慮失眠。如居家工作應規劃工作和休息時間,建立生活的儀式感,整理思緒,讓自己有學習新事物的動力。

3.以正向幽默的角度看待疫情新聞,學會苦中作樂能力,找尋生活小確幸。倘出焦慮、憂鬱的情形,應減少看疫情資訊的頻率,轉移焦點做一些讓自己放鬆的事,如聽音樂,追劇,跳舞,運動,線上課程學習等。

4.以電話或網路視訊關懷親朋好友。社交隔離後,宅在家容易有失聯感及焦慮,藉由主動聯繫突破心中的孤立感,找到情感連結。

5.保持居家運動習慣。長期待在家裡無法外出也是一種壓力,建議在家適度伸展筋骨,看視頻學習瑜珈、跳舞等運動,或在陽台曬曬太陽,皆有助於身心放鬆。

6.對疫情控制保持信心!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打疫苗吞普拿疼可以嗎? 有過親身經驗的張上淳提供「服藥原則」

北市聯醫3醫2護全副武裝仍染疫 院方證實:有人冒症狀照上班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專科醫師陳瑩山建議使用3C最好採做二休一才能有效舒緩不適) 匯流新聞網記者林姿錦、康弘昌/台北報導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視覺日,根據全民用眼趨勢調查顯示,台灣人每日使用3C (電腦、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 時數飆破10小時,許多民眾也因為長時間盯著3C辦公、追劇,長期累積下來,導致不適而到醫院...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9月開學季,國中、小學新生又要入學了,過往經驗,不少家長往往在開學第一天,才驚覺怎麼我家的孩子比別人「矮一截」?是不是長高過程中出了什麼問題?專科醫師就提醒,有些潛在疾病恐怕影響生長發育,包括生長激素缺乏症、小胖威利症候群或是性早熟等,都可能...

閱讀詳情 »

(▲專科醫師陳瑩山建議使用3C最好採做二休一才能有效舒緩不適) 匯流新聞網記者林姿錦、康弘昌/台北報導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視覺日,根據全民用眼趨勢調查顯示,台灣人每日使用3C (電腦、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 時數飆破10小時,許多民眾也因為長時間盯著3C辦公、追劇,長期累積下來,導致不適而到醫院...

閱讀詳情 »

(記者孟倩玉報導)電視劇裡的帕金森氏症患者,手抖個不停,杯子拿不穩、舀湯也灑滿桌,這是你聽到帕金森氏症就聯想到的畫面嗎?其實我們可能誤解帕金森氏症,甚至可能因此忽略掉早期症狀。醫師提醒,先期帕金森氏症可能出現便秘、嗅覺異常,早期則可能出現步伐遲緩、動作變慢等症狀,日常生活多留意小細節,就可以及早發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