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端午不返鄉「快要悶出病來」! 醫師教你做好6件事宅在家不悶壞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國三級警戒將近1個月了,疫情未歇之下,包括總統蔡英文都出面呼籲大家端午節連假不返鄉,不出門宅在家,加上天天看著確診相關新聞,民眾不免容易出現憂鬱、焦慮等情緒,大喊「快要悶出病來」!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姸安就提供6大建議,讓民眾宅在家不悶壞。

施姸安建議,不要返鄉造成人流群聚,避免將風險帶往老家,但勿以不孝的框架綁住彼此,防疫不防愛,平時多以電話視訊關懷家人,告知長輩防疫資訊,傳播正能量減少焦慮的情緒,或寄送愛的包裹,如防疫物資、健康食品、將返鄉交通費轉成紅包等等都是愛的表現。

施姸安提醒,疫情期間減少外出,做好自身防疫就是愛家人最好的表達,面對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須做好身心調適,正向思考才能與疫情和平共存,倘焦慮不安已嚴重影響生活,則建議盡速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防疫不焦慮6點建議如下:

1.心態放輕鬆,要警覺但不要緊張。以暫時休假的態度,做好自我防疫,保護自己及家人。

2.安排結構化生活,有效時間管理。防疫在家,生活更需要規律,長時間混亂的生活作息,反而容易焦慮失眠。如居家工作應規劃工作和休息時間,建立生活的儀式感,整理思緒,讓自己有學習新事物的動力。

3.以正向幽默的角度看待疫情新聞,學會苦中作樂能力,找尋生活小確幸。倘出焦慮、憂鬱的情形,應減少看疫情資訊的頻率,轉移焦點做一些讓自己放鬆的事,如聽音樂,追劇,跳舞,運動,線上課程學習等。

4.以電話或網路視訊關懷親朋好友。社交隔離後,宅在家容易有失聯感及焦慮,藉由主動聯繫突破心中的孤立感,找到情感連結。

5.保持居家運動習慣。長期待在家裡無法外出也是一種壓力,建議在家適度伸展筋骨,看視頻學習瑜珈、跳舞等運動,或在陽台曬曬太陽,皆有助於身心放鬆。

6.對疫情控制保持信心!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打疫苗吞普拿疼可以嗎? 有過親身經驗的張上淳提供「服藥原則」

北市聯醫3醫2護全副武裝仍染疫 院方證實:有人冒症狀照上班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求職可以說是每一個社會新鮮人想要踏入理想未來的重要一步,但如果待業持續一段時間,將會影響到自身的情緒狀態!董氏基金會提醒,研究指出,剛開始找工作時,求職者幸福感穩定提升,但當超過10至12周仍未找到工作,就會有明顯沮喪等負面情緒,而為了減少求職憂鬱,睡眠跟飲食都要好好...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譯 資料來源/美國睡眠醫學學會(AASM)睡眠睡得好,擾人痘痘不打擾,許多研究已證實,睡眠不足與皮膚老化有關!而每天需要多長的睡眠時間呢?其實睡眠時間取決於年齡,美國睡眠醫學會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其每天需要的睡眠時間做出建議!成年人需要多少睡眠?...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壓的生活型態,加上喜愛喝咖啡、吃甜食等,根據衛福部統計,在台灣每4人就有1人深受俗稱「火燒心」的胃食道逆流困擾,經常覺得嘴裡有酸苦味、胸口悶痛、喉頭常有異物感,或是長期不明原因咳嗽、聲音嘶啞等,醫師提醒,其實只要掌握好飲食3大關鍵,有助於預防胃食道逆流。 火燒心、溢...

閱讀詳情 »

TEXT/Bella.tw儂儂 PHOTO/網路 「中年危機」似乎像生老病死一樣,被描繪成人類必經的某種生命過程。你正處於面臨危機的年紀嗎?或者非該年紀的你,曾經從某個長輩身上看見、或曾觀賞過以此為主題的影視媒體或文學作品。究竟「中年危機」是否會發生在所有人身上?據說人在一生會經歷所謂的「幸福 U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