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併發症問題多 如何用藥最安全?

糖尿病併發症問題多 如何用藥最安全?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身體失能的糖尿病長者,經常患有四、五種以上病症,合併使用藥物種類眾多,因為擔心交互作用而選擇性用藥,導致血糖高低起伏,對於疾病控制有相對風險。有些藥品本身會直接影響血糖控制,有些藥品會導致血糖過低,有的還有可能造成糖尿病的併發症惡化,到底該如何安全用藥?特別專訪醫師替民眾解答。

第二型糖尿病占98% 長者占半數多為肥胖造成

振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級醫師蔡世澤表示,糖尿病主要分為二種類型。以第一型糖尿病來說,身體中的胰島素很少或無法自行製造,必須每天注射胰島素藥物來「獲得」胰島素。主要病因為遺傳、種族與不明原因導致。

至於在台灣第二型糖尿病約占98%,光是中老年人就多達半數,是常見的慢性疾病。雖然胰島素分泌相對多一點,但卻無法回應發生作用,導致不能有效進行葡萄糖代謝,造成血糖升高,也就是所謂的胰島素阻抗;近年來發病年齡也有年輕化趨勢,主要是肥胖造成。

穩定血糖鐵三角 節制飲食、多運動、規律用藥 

「節制飲食、多運動、規律用藥」是穩定血糖的鐵三角,蔡世澤醫師說明,特別是第二型糖尿病的成因較複雜,包括胰臟腸胃等疾病,也會影響胰島素分泌。這時有許多藥物可以應用,針對這些缺陷進行個別矯治,但多數糖友常需搭配2、3種以上的藥物治療,才有辦法達到控制。

常有年長病友擔心腎臟負荷過重,因而自行停止用藥,一旦血糖沒有控制在合理範圍內,造成不良的影響就會增加。包括腎臟、眼睛、心臟、周邊血管組織等,甚至於神經組織都可能引起病變。一般建議糖化血色素< 7%範圍左右,若常常超標,血糖控制不佳時間越久,負面影響就越大。

依個別狀況選擇用藥 考量方便、有效與安全性

到底用藥如何選擇?蔡世澤醫師指出,須根據病人的特質、年齡,病人有沒有其他問題,例如肥胖或是高血壓、高血脂等問題,考量病人個別狀況再來選擇適合藥物。

「方便性、有效性與安全性」是用藥三大考量,能有效降血糖且安全,不要造成太多副作用尤佳。有別以往針對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進行研究,最近發表的CARMELINA研究,則納入高心血管風險合併/或腎功能不全的病患,大規模找來18歲以上患者,區分為三個年齡組別(65歲以下、65~75歲、75歲以上),臨床試驗後發現,其研究藥品不會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及腎臟功能負擔。

因此,簡單安全有效是一大號召,對於年紀輕或年長的糖友來說,在用藥選擇上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勿信網路謠言及偏方 應與醫師充分溝通討論 
蔡世澤醫師強調,糖尿病沒有真正的治癒方法,因此,病患在日常飲食上需要有所控制,且應與醫師充分討論,而非誤信網路謠言及偏方,患者也應維持運動習慣,且定時回醫院檢查血糖狀況,只要控制得當,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過著與正常人無異的生活。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31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染結核菌不一定會酷酷嗽!一名82歲的阿嬤,日前出現上腹悶痛及拉肚子時,起初以為是胃病,經治療後症狀遲遲沒有好轉,而轉往衛福部彰化醫院就診,經超音波檢查發現,其膽囊有個約8公分大的團塊物,研判是膽囊癌,經切片檢查,發現是結核菌感染,證實為罕見的「肺外結核」。上腹痛恐是膽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呼吸也危險? 肺腺癌患者半數不抽菸肺癌高居台灣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二名,以肺腺癌為例,一半的患者沒有抽菸習慣,罹癌原因包括長期接觸烹飪油煙、空氣污染等。根據統計,肺癌有特定的好發年齡,而家族病史也是發病的重大因素。高雄長庚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醫師說,有家族病史的人得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現代婦女晚婚晚生育的情形非常普遍,一旦懷孕時,就非常緊張,對於飲食也很在意,都會上網爬文,但是網路上有很多似是而非的文章,甚至指稱木瓜、薏仁、豆漿等食物不能吃,以免造成流產,這是真的嗎?網路流言令孕婦無所適從 都是沒有醫學根據說法台北中山醫院營養組營養師林素貞表示,門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報導)頭暈的原因眾多,小至貧血、偏頭痛性眩暈,嚴重則可能是中風、腫瘤,先認識頭暈類型,才能對症下藥!75歲的林黃阿嬤常頭暈到感覺天旋地轉,不時送急診。林黃阿嬤有高血壓病史及先天性心律不整,高血壓會因為氣溫變化,造成不正常血管收縮,而心臟忽快忽慢、不正常跳動,心律不整,出現頭暈、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