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糖尿病未控制 失智症風險增2.4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糖尿病未控制 失智症風險增2.4倍

一般健康檢查主要檢測空腹血糖值,讓許多人以為只要降低空腹血糖就能高枕無憂。然而人處於飯後的時間比空腹長,更需要注意飯後血糖。1名70多歲的阿公空腹血糖未超標,糖化血色素卻一直降不下來,原來阿公雖然減少飯量,飯後卻吃好幾種水果,導致飯後血糖飆高。調整後配合藥物治療,血糖才穩定控制。

高血糖影響胰島素 與阿茲海默症相關

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張宏猷指出,糖尿病患血糖過高,引起大、小血管病變,除了促使動脈硬化、阻塞,導致血管性失智。高血糖會影響大腦內胰島素的作用,與阿茲海默症關係密切。調查顯示,台灣未用藥物控制的糖尿病患,失智症風險是常人2.4倍,已用藥患者的失智症風險,則是常人的1.6倍。

飯後高血糖尖峰的影響,對大腦認知功能下降或失智症更大。飯後高血糖不僅加速糖尿病進展,增加糖尿病患者失智風險,也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罹病率及致死率,糖尿病患除了控制空腹血糖值和糖化血色素值,更須控制飯後血糖值,才能有效減少各種併發症。

長期血糖波動大 損害腦部神經致萎縮

目前針對降低飯後血糖的藥物包括α–Glucosidase inhibitors(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Glinides、短效胰島素類似物等,根據病況評估使用。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能延緩小腸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與葡萄糖的吸收,使飯後血糖值趨於平穩,不會忽高忽低,降低餐後血糖高峰,減緩對血管的衝擊和損傷。

張宏猷醫師表示,飯後高血糖造成失智風險的機轉仍需要進一步研究,但長期血糖波動過大確實會損害腦部神經,導致腦部萎縮,影響認知功能。除了藥物治療,也必須積極改善生活型態,包括飲食、運動、體重控制,才能延緩併發症發生,降低失智威脅。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暑假進入尾聲,許多生活習慣都得「調回來」,不論是晚睡晚起、愛吃零食、看電視等行為,一到開學,就得「回歸正常」。不過,中國這名男童,恐怕沒辦法好好接上正軌,因為他整個暑假只吃肉,蔬菜、水果完全不碰,挑食過頭害他染上白色糠疹,貌似一隻小花貓。 三餐不見蔬果 缺乏多...

閱讀詳情 »

(示意圖片取自1 2 "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但有時候,吃了藥後也不能開車,你知道嗎?這就是所謂的"藥駕",很多人對它的危害沒有清晰的認識。   "藥駕"的事故率有多大?哪些藥物會影響駕駛?我們又該如何避免"藥駕"?   服用鎮靜劑後駕車事故率達97% 所...

閱讀詳情 »

如何才能安安靜靜地放屁? 2011 年,非洲國家馬拉維的司法部長 George Chaponda 聲稱,根據《空氣汙染法》擬將公共場合放屁判定為違法行為。一時群情激奮,隨後該部長迫於輿論壓力收回言論。 誠然,屁是一種難登大雅之堂的氣體,處處受人排擠。 《說文解字》中有「屎」有「尿」唯獨沒有「屁」-也...

閱讀詳情 »

(圖片取自1 2 3女性朋友在來月經的時候和平時是不太一樣的,因為在來月經的時候容易出現一些症狀,例如出現了脾氣暴躁的情況,身體會出現一些浮腫以及臉上會出現青春痘,其實這些症狀在經期一過也就會消失,那麼女性朋友是不是在來月經的時候需要注意飲食呢,答案是肯定的,當然還需要知道來月經的時候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