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發生率漸增 九大危險因子莫輕忽

糖尿病發生率漸增 九大危險因子莫輕忽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糖尿病在許多國家都是盛行疾病,糖尿病越早發生,越會影響到生命的長短和質量!根據統計,若40歲發生糖尿病,女性約縮短6.1歲壽命,男性約縮短5.3歲壽命。在台灣,糖尿病發生率呈微幅增加,死亡率則逐年下降。在美國則有研究發現,女性患糖尿病的死亡率是正常女性的2倍,可見得女性糖尿病風險高於男性!

女性罹患糖尿病 獨有3症狀

烏日林新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林瑋涵分析,男性與女性罹患糖尿病時,出現的症狀大多相似,吃多、喝多、尿多、容易感到疲倦及視力模糊。但有幾項症狀是女性獨有的症狀,如(1)反覆「黴菌感染」造成搔癢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2)「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可能出現不孕、變胖、體毛增加及其他代謝問題;(3)懷孕時妊娠糖尿病,9成女性生產完血糖就會恢復正常,但6成妊娠糖尿病患者10至20年後可能會進展成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可透過運動、飲食、減重等逆轉

由於「糖尿病前期」沒有特別症狀,血糖比正常人高,只能經由篩檢才能發現,下列3項符合其中1項即是:(1)糖化血色素5.7% -6.4 %;(2)空腹血糖偏高約100至125mg/dL;(3)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中,第2小時血漿葡萄糖值140至200 mg/dL。前期尚未達到糖尿病診斷程度,不用立刻吃藥控制,主要透過運動、飲食、減肥體重控制等生活作息逆轉。

9個危險因子 符合2個建議定期篩檢

下列9個危險因子中,若符合2個或以上者,即為糖尿病高危險族群,建議接受糖尿病篩檢。若是篩檢正常,建議至少每3年也要再檢測1次:

1、身體質量指數(BMI)≧24或男生腰圍≧90cm,女生腰圍≧80cm。

2、一等親人罹患糖尿病。

3、高血壓(≧140/90mmHg)或正接受高血壓治療。

4、臨床表現胰島素阻抗,如重度肥胖、黑色棘皮症。

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5mg/dl或三酸甘油脂≧250mg/dl。

6、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婦女。

7、生養4Kg以上嬰兒,或曾診斷為妊娠糖尿病。

8、曾罹患心血管疾病。

9、缺乏運動。

原本就有糖尿病 懷孕也需控血糖

建議女性生產完6至8週,回診檢查血糖是否正常。若原本就有糖尿病的婦女,懷孕過程中也需嚴格控制血糖,降低分娩併發症。林瑋涵醫師建議,40歲以上的民眾每3年篩檢1次,65歲以上的民眾每年篩檢1次。另外若曾檢查出糖尿病前期者,也建議每年再接受糖尿病檢查。

飲食、運動保養身體 降低併發症

林瑋涵醫師呼籲,罹患糖尿病不是絕症,是提醒我們要如何照顧、保養自己!平常要注意飲食,餐餐只吃7、8分滿,烹調方式水煮、清蒸為主,多吃青菜。培養運動習慣,每周3次,每次20分鐘。治療糖尿病的目標,首在降低併發症發生率,如糖尿病足截肢、糖尿病腎病變、心血管疾病、失明。最重要的是糖尿病病人與醫護團隊相互配合,才能達到最大效果。(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70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貧血雖是一種常見症狀,但若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可千萬別輕忽!老年人貧血原因複雜,可能因素包括營養不良、失血或血液疾病,當長者貧血可別認為是自然老化而忽略就診,可能是好發於老年人的血液疾病「多發性骨髓瘤」或「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的早期徵兆。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黃聖懿指出,曾收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肝癌治療方法越來越多,除了藥物、手術切除、栓塞、放療、化療,最近還有射頻消融術加入治療行列;射頻消融術不但能針對小於3公分的肝癌以單針做治療,即使是大如10公分的肝癌,也能以多針進入做治療,由於免開刀、復原快,對肝功能影響也較少。馬偕醫院胃腸肝膽內科主治醫師王勝永表示,肝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幾年前讓人聞之色變的H1N1流感病毒捲土重來!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最新監測顯示,目前國內社區流行的流感病毒株以H3N2和H1N1為主,比例為3比2,但後者有越來越多的趨勢。防疫人員擔憂,一旦H1N1流行,體內沒有抗體的中壯年將首當其衝,容易被感染。(圖片來源/資料庫)疾管局最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彼拉提斯能有效訓練核心肌群,不但能改善身體痠痛的情況,更能美化曲線,達到運動效果;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運動教練范凱傑指出,如果一個人健身較難以堅持,也可與朋友或情人進行雙人彼拉提斯,不但增加運動趣味,也可增進彼此感情。首先,雙人彼拉提斯的預備動作,必須兩人並立,保持身體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