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糖尿病的患者有3成有憂鬱症!最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安撫糖友,家人可以這樣做...

根據WHO的研究顯示,推估憂鬱症的盛行率約為3%,而糖尿病的患者中,約有三成患有憂鬱症,且在所有糖友中,約有9%為重度憂鬱,與其他慢性病相比,比例高出許多。

糖尿病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它的併發症;對大部分的病友來說,糖尿病不是自己一個人的疾病,而是全家共同的挑戰。不少患者在得知自己罹患糖尿病後,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親人在家品嘗美食、點心,心情很難不受影響。當罹病已成事實,該怎麼做才能擺脫恐慌、不安的負面情緒,學會與疾病共存、活得自在呢?這是家屬與病人得共同面對的課題。

糖尿病的患者有3成有憂鬱症!最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安撫糖友,家人可以這樣做...

臺中榮總糖尿病衛教師劉秀珍表示,多數糖友在初期排斥吃藥、驗血糖或打針的原因,是心理上還沒適應這疾病的發生,但經過適當衛教,多數人都能慢慢接受。

生活習慣大調整需要心理調適,若壓力過大也會影響內分泌,進而影響血糖;另一方面血糖過高時,人會特別疲倦沒精神,過低時情緒差、性情大變也會反過來造成精神上的不安,形成惡性循環。

劉秀珍衛教師建議,當患者沮喪、抱怨時,她的作法是「傾聽、陪伴」;當患者不願意打胰島素,她會說明:「血糖高,腎臟長期泡在糖漿裡,就像梅子泡在糖漿裡,久了易萎縮。」這種「理性+感性」的對話技巧看似簡單,但長期要保持這樣的態度需要「耐心與專業」,不光是有愛心就能做到,需要長期練習才能嫻熟。

鹿港基督教醫院糖尿病衛教師林冠怡也分享案例,有名患者本身是第一型糖尿病,家人為了幫她適應,自她罹病起,全家一起改吃健康飲食,沒有人抱怨,而對這名患者來說,家人的支持就是他對抗病魔的勇氣來源。

《大家健康》雜誌總編輯(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提醒糖友要定期檢視自己的憂鬱情緒,如壓力過大或有負面情緒累積,也要懂得找朋友、家人聊聊,甚至尋求專業協助。面對糖尿病,糖友應該配合醫生囑咐,勇敢與疾病相處。家有糖友的家屬,已知親人罹病又不願意忌口、配合醫囑,不妨試著多聽聽他的想法,了解他的困難處,而非指責要求,可設定一些易達成的目標,給予鼓勵或獎賞,讓糖友更能感受到家人的陪伴,一起面對,更能擺脫不安的情緒。

 

【更多資訊請上《大家健康雜誌》;《大家健康雜誌》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國外一名女子在這幾個月以來,一直有著腹痛與胃酸倒流的困擾。不過她因著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遲遲沒有就醫。一直到上個月,婦人在身體突然出現黃疸症狀後,這才決定到醫院檢查。   (圖片翻攝自:http://www.ptt01.cc/post_22039  下同 醫生為她進行測試與...

閱讀詳情 »

減重,是解決許多健康問題的關鍵之一。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主任王偉表示,控制體重必須仰賴飲食、運動以及生活習慣等多方搭配,不是一味要求忌口,只要掌握食材挑選的原則,減重期間也能吃麻辣鍋!  根據國健署分析,台灣肥胖人口高居亞洲第一,肥胖衍生的健康問題如代謝症候群、胃食道逆流、高血壓、睡眠呼...

閱讀詳情 »

   翻攝wechatinchina、daliulian   常用手機和電腦的朋友注意!頸椎不通百病生!人體的衰老從肩頸開始。肩頸是毒素最容易堆積的地方,是致病的關鍵。萬病之源源於血,百病之由由於氣,中醫上講:氣不足則血不暢,血不暢則水不流,水不流則毒不排。  ...

閱讀詳情 »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疾病,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但是因近年來國人飲食習慣的西化,冠心病有年輕化的趨勢。   小心冠心病!引起致命的心律不整 冠心病的全名是「冠狀動脈心臟病」,也稱為「缺血性心臟病」。指的是由於冠狀動脈狹窄硬化導致的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冠狀動脈是唯一供給心臟本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