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糖尿病的患者有3成有憂鬱症!最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安撫糖友,家人可以這樣做...

根據WHO的研究顯示,推估憂鬱症的盛行率約為3%,而糖尿病的患者中,約有三成患有憂鬱症,且在所有糖友中,約有9%為重度憂鬱,與其他慢性病相比,比例高出許多。

糖尿病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它的併發症;對大部分的病友來說,糖尿病不是自己一個人的疾病,而是全家共同的挑戰。不少患者在得知自己罹患糖尿病後,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親人在家品嘗美食、點心,心情很難不受影響。當罹病已成事實,該怎麼做才能擺脫恐慌、不安的負面情緒,學會與疾病共存、活得自在呢?這是家屬與病人得共同面對的課題。

糖尿病的患者有3成有憂鬱症!最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安撫糖友,家人可以這樣做...

臺中榮總糖尿病衛教師劉秀珍表示,多數糖友在初期排斥吃藥、驗血糖或打針的原因,是心理上還沒適應這疾病的發生,但經過適當衛教,多數人都能慢慢接受。

生活習慣大調整需要心理調適,若壓力過大也會影響內分泌,進而影響血糖;另一方面血糖過高時,人會特別疲倦沒精神,過低時情緒差、性情大變也會反過來造成精神上的不安,形成惡性循環。

劉秀珍衛教師建議,當患者沮喪、抱怨時,她的作法是「傾聽、陪伴」;當患者不願意打胰島素,她會說明:「血糖高,腎臟長期泡在糖漿裡,就像梅子泡在糖漿裡,久了易萎縮。」這種「理性+感性」的對話技巧看似簡單,但長期要保持這樣的態度需要「耐心與專業」,不光是有愛心就能做到,需要長期練習才能嫻熟。

鹿港基督教醫院糖尿病衛教師林冠怡也分享案例,有名患者本身是第一型糖尿病,家人為了幫她適應,自她罹病起,全家一起改吃健康飲食,沒有人抱怨,而對這名患者來說,家人的支持就是他對抗病魔的勇氣來源。

《大家健康》雜誌總編輯(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提醒糖友要定期檢視自己的憂鬱情緒,如壓力過大或有負面情緒累積,也要懂得找朋友、家人聊聊,甚至尋求專業協助。面對糖尿病,糖友應該配合醫生囑咐,勇敢與疾病相處。家有糖友的家屬,已知親人罹病又不願意忌口、配合醫囑,不妨試著多聽聽他的想法,了解他的困難處,而非指責要求,可設定一些易達成的目標,給予鼓勵或獎賞,讓糖友更能感受到家人的陪伴,一起面對,更能擺脫不安的情緒。

 

【更多資訊請上《大家健康雜誌》;《大家健康雜誌》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本土疫情嚴峻,疫苗需求迫在眉睫。雖然國產疫苗陸續傳出好消息,不過外界仍有各種疑慮。對此,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公衛權威陳建仁昨晚用5分鐘的影片說明,疫苗除了要考量安全性與有效性外,也要考量時效性。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公衛權威陳建仁5日晚間透過臉書影...

閱讀詳情 »

氣象局今(6)日針對全台12縣市發布豪雨特報,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有局部豪雨或大豪雨。屏東縣長潘孟安在臉書貼文表示,從清晨到現在雨勢都沒有停過。屏東縣里港篩檢站也因附近區域積水,今日暫停篩檢。潘孟安表示,屏東大雷雨持續,慎防淹水。由於從清晨到現在雨勢沒停過,尤其是屏北地區雨勢較大,縣府團隊密切關注...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異位性皮膚炎的苦,得靠即早治療來擺脫!8歲的小美(化名)就醫時只能一跛一跛、蜷曲著身體,還得在家人的攙扶下才能夠緩慢的移動診間,模樣令人心疼,全因為從頭到腳劇痛,全身無一處倖免,滿布搔抓紅疹,四肢關節處更是破皮流湯,所幸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症狀全部改善。 收治病人的奇...

閱讀詳情 »

嬴南雄/工程PhD/科學論政人 從5月22日起,除了公布當天COVID-19的確診數之外,我國疫情指揮中心每日1400時的記者會特別額外加了「校正回歸」資料,把應該屬於過去的確診數回填(Back Log)到正確日期的確診數。 這樣一來,我國疫情確診數就不適單單每天有新數據了,而是除了每天的新數據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