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8歲童一跛一跛「痛到只能蜷曲身體移動」 竟是皮膚病惹出大麻煩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異位性皮膚炎的苦,得靠即早治療來擺脫!8歲的小美(化名)就醫時只能一跛一跛、蜷曲著身體,還得在家人的攙扶下才能夠緩慢的移動診間,模樣令人心疼,全因為從頭到腳劇痛,全身無一處倖免,滿布搔抓紅疹,四肢關節處更是破皮流湯,所幸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症狀全部改善。

收治病人的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鄭百珊表示,該女童先經過一個月急性期的疾病控制,即短時間的使用類固醇及接續免疫抑制劑後,父母決定讓她接受生物製劑的治療,用藥一個月,皮膚即得到改善,搔癢感也降低,雖然仍得持續接受治療,但小朋友總算露出笑容。

門診中另一名33歲的陳小姐,也是長年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全身皮膚粗糙不堪、布滿大小搔癢顆粒及斑塊,不只工作無法專心,晚上更因搔癢無法一夜好眠,常常一覺醒來就看見床單上沾滿搔抓後留下的血漬,也是在積極用藥之後才好轉。

鄭百珊說,異位性皮膚炎病人臨床表現差異頗大,有些人僅四肢屈側出現少許溼疹病灶,有些則全身有超過90%的皮膚受到波及。此外,異位性皮膚炎常造成病人失眠和自信心受創,工作、就學或課業易易受影響。

異位性皮膚炎,或稱異位性溼疹,屬於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在台灣的盛行率和許多國家一樣,均呈現上升趨勢,國內盛行率介於4.7%到6.7%不等。異位性皮膚炎和遺傳有關,且與氣喘、過敏性鼻炎有很強的連結。

鄭百珊強調,過去認為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疾病,實際上,異位性皮膚炎可在任何年齡發病。急性、溼疹樣病灶較常見於兒童,雖然成人型也會出現許多此類變化,但相較於兒童,成人異位性皮膚炎除了急性溼疹樣變化以外,還以表皮增生、慢性病灶表現為主。根據研究統計,約4分之1的異位性皮膚炎病人在成年後才出現病灶,有些在兒童期及發作的病人會隨年紀增長而有所改善,但重點都是要及早治療。

照片來源:奇美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日本送疫苗日僑優先打?陳宗彥證實黃偉哲來電 曝下一步做法

房東趕染疫房客可罰15萬! 陳宗彥:歧視居家檢疫者一樣開罰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臺灣每年有15,000個罹患大腸癌的新個案,等同於每37分鐘就有一人患病,面對如此驚人的數字,逐漸喚起了大家對腸道健康與保健的意識,開始重視日常生活中的飲食。 令人難過的是,許多美味的食物,都是十分可怕的致癌物,長時間接觸下來,正是扼殺我們腸道健康...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一份新的報告指出,即使一星期只做一小時的體力活動,對心理健康仍然會產生好的影響力。似乎沒有什麼事情是運動無法解決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每個人都應該少坐多走動。 根據英格蘭公共衛生(PHE)去年3月份的一份報告,身體不活動是英格蘭疾病和殘疾的十大病因之一,造成英國六分之一的人...

閱讀詳情 »

撰文/Flora、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如同身體其他的器官一樣,隨著年紀增長,皮膚也會跟著老化,除了外觀上出現了惱人的皺紋、老人斑之外,平常也要小心其他的皮膚疾病,可別只顧著外貌的美麗,而忽略了基礎的保養。   免疫力低下:帶狀皰疹 萬芳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王筱涵說明,50至...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藝編譯 很多跑步愛好者都有背部酸痛的問題,近日研究人員通過運動捕捉技術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背部疼痛的本質原因和我們預想的不太一樣,疼痛來自於身體深部。 本項研究中,實驗參與者在裝有運動捕捉系統和壓敏板的軌道上跑步,研究人員隨後從設備上獲取相關數據和模擬人體三維骨骼肌肉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