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糖尿病與牙周病共病關係 致病機轉不謀而合

  牙周病與糖尿病,2個看起來沒有關係的疾病,實際上卻常是難兄難弟,屬於共病關係,牙周病專科醫師指出,長期高血糖引起免疫體質改變,導致牙周病感受性增加及病情容易惡化。就有研究發現,糖尿病患罹患牙周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3倍。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口腔醫學科主治醫師顏瑞瑩指出,牙周病機轉為細菌分泌毒素引起發炎反應,造成牙周組織破壞,也就是「牙周病是1種感染也是1種發炎反應」。

  顏瑞瑩說,長期高血糖引起免疫體質改變,使得糖尿病患者對感染的抵抗力下降,也讓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這些作用機轉與牙周病,可說是不謀而合。

  研究就發現,高血糖確實增加牙周病風險,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被,且牙周病的嚴重程度也比一般人嚴重。若口內有植牙,發炎感染的機會也會大幅提升。

  顏瑞瑩解釋,糖尿病患者因膠原蛋白代謝異常,導致傷口容易惡化,且復原能力較差,一旦罹患牙周病,病情進展較為快速,比一般人嚴重。因此,糖尿病患者如有牙周疾病,治療時必須嚴格進行血糖控制。

  相關研究還發現,罹患嚴重牙周病的糖尿病患者更難控制血糖,這也會影響牙周病治療效果,因此,患者務必做好飲食控制,規律用藥,並至牙科接受牙周治療。

  除了造成視網膜病變、腎病變、神經病變3大併發症外,糖尿病患者也容易罹患牙周病,顏瑞瑩強烈建議,糖尿病患應該定期至牙科接受檢查,檢查是否罹患牙周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讓血糖得到更有效地控制。

相關推薦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延燒,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零新增確診的喜訊。指揮官陳時中今再度公布連續第二天零新增的好消息,不過也表示國外疫情仍嚴峻,因此秋冬防疫專案3月份將繼續實施,入境還是一樣需3天陰性證明、一人一戶居家檢疫,但3/1起高鐵開放飲食,飲食完畢仍要戴上口罩;至於台鐵是否跟進開放,...

閱讀詳情 »

台灣出現首起巴西變種病毒病例,指揮中心推測,和英國、南非變異株相比,會使病毒傳播力上升,疫苗效力下降,專家認為,未來變種病毒會越來越多,應盡速接種疫苗。但台灣感染症協會理事長李秉穎認為,其他疾病病毒都在突變,不只武肺病毒,應多加觀察,別太過恐慌。(民視新聞/陳盈竹、李建緯報導) 【延伸閱讀】 巴西變...

閱讀詳情 »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外界關注台灣採購美國輝瑞與德國BNT合作疫苗一事。針對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質疑疫情指揮中心掩蓋與雅各臣的談判內容,指揮官陳時中今在疫情記者會上念出公文,強調10月26日便中止與雅各臣的談判。他並還原與原廠德國BNT聯絡的時間點,8月開過6次會,11月有討...

閱讀詳情 »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天下午聯同多名司局長,在設於香港中央圖書館展覽館的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COVID-19疫苗,開打「全港第一針」。林鄭月娥表示,對於疫苗終於可接種感到高興、興奮,她還形容疫苗為全世界開啟走出疫境機會。綜合港媒報導,林鄭月娥下午2時30分許,佩戴口罩身穿短袖上衣來到接種現場,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