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近視的人不會得老花? 眼科醫師破解迷思

  近年來3C產品普及化,影響了現代人的生活型態,老花已有年輕化趨勢。長時間緊盯螢幕、低頭族、睡前關燈滑手機等過度用眼族,不少在35歲之後就已視茫茫加入老花行列,出現看近或看小字吃力、光線昏暗時看不清、眼睛易疲勞痠澀等老花症狀。

  不少眼科醫師常被問到是否有近視就不會得老花?眼科醫師陳逸川表示,近視、遠視是指遠處影像相對於視網膜的位置;老花是水晶體與睫狀肌看近時聚焦能力降低,2者截然不同。因此無論近視或遠視,只要水晶體退化就會老花。老花通常在40歲後開始出現,然而現代人長時間使用3C產品,使水晶體長期緊繃,老花提早報到的人不在少數,年紀輕輕就要過著看遠戴近視眼鏡,看近戴老花眼鏡的2副眼鏡生活。

  近視、遠視及散光與眼球結構有關,老花及白內障則多因水晶體老化所致,這些眼疾成因皆不同,矯正方式也不同。陳逸川解釋,視力矯正主要是針對角膜及水晶體進行,例如雷射手術是透過削切重塑角膜來達到度數矯正目的;然而因老化伴隨而來的老花或白內障,即使接受雷射手術仍是無法改善視力,此時則需針對水晶體治療始可獲得視力進步。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人工水晶體從過去僅能單一焦點清晰的單焦點,演進至可滿足遠近距離、但中距離仍會模糊的多(雙)焦點,到可滿足遠中近3種距離的3焦點,以及成功克服焦點限制與夜間眩光的新一代全焦段人工水晶體,讓遠中近視覺焦點能平順銜接,不會停格或落差,可1次改善近視、遠視、散光、老花等多種視力問題。

  如今的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已相當純熟,採用超音波晶體乳化術,透過超音波吸頭將白內障震碎後吸出並置入人工水晶體,僅0.2公分微創免縫線傷口,僅需點麻醉藥水就能進行,約10至15分鐘手術時間,無需縫合和住院,安全性高且風險低,術後的恢復與照護也快速簡易。

  「依照患者本身生活習慣及個人需求去選擇對的人工水晶體,最重要!」陳逸川強調,選擇人工水晶體的關鍵。舉凡生活習慣、開車與否、職業需求等,都是選擇人工水晶體的重要考量,患者切忌落入最新最貴的就是最好的迷思。

  患者術前須由醫師謹慎檢查並評估角膜、視網膜、黃斑部及視神經等的健康狀況,選擇可確實發揮效果的人工水晶體,才能真正得到滿意效果。若是視網膜條件較不理想,如黃斑部病變、糖尿病患或青光眼患者,則較不適合。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有家人入住住宿式服務機構,可以拿的補助千萬不要忘了!衛福部住宿式服務機構使用者補助方案今(1)日起正式開始受理申請,至明年3月1日截止,只要是今年度入住護理之家、老人福利機構(除安養床外)、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榮民之家自費養護床及住宿式長照機構等7類機構,入住天數累計滿...

閱讀詳情 »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臺南市今(1)日開始接種公費流感疫苗,依疾管署指出,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接種後保護力平均可達30%至80%;對因流感而住院的保護力約有41%,對重症保護力則可達82%。黃偉哲市長呼籲,符合資格之民眾儘速接種,民眾可先透過臺南市政府衛生局(https://...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個案雖+0,卻有死亡個案,且境外移入個案又見兩位數!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下午公布國內新增11例COVID-19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新增11例的境外移入個案又以來自美國6例較多。 陳時中...

閱讀詳情 »

糖尿病患者要定時回診,並從飲食、生活習慣各方面調整。千萬不要因為症狀不明顯就不理會!美國糖尿病學會(ADA)發布亞洲糖尿病患專屬食譜,食材購買容易,而且熱量只有150大卡。編輯 Andrea資深藝人龍劭華驚傳猝逝,享壽68歲,他有超過十年的糖尿病史,而且自言長期沒有回診,直到去年看醫生後,發現竟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