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多重抗藥結核病短程療法 可縮短一半以上療程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內科副教授江振源參與跨國研究團隊,花了近10年時間完成治療多重抗藥結核病第3期臨床試驗,證實9至11個月短程療法的療效,研究論文於今年3月28日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同時也是臺北市立萬芳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江振源指出,台灣過去對結核病防治投入資源不足,病人接受完整治療的比率不高,直到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07年在全台成立5個多重抗藥結核醫療團隊後才逐漸步上正軌。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多重抗藥結核病長療程須治療約20個月,使用5種以上藥物;由於治療時間長,藥物又有輕重不等的不良反應,影響病人完整接受治療的意願,導致近年來全球多重抗藥結核病平均完治率不到6成。相較之下,江醫師所參與的研究團隊使用短程療法,雖藥物種類相似,卻採用不同組合,治療過程所受的折磨也少很多,病人接受治療的意願較高。

  江振源表示,他們採用高劑量moxifloxacin,以及以前用來治療麻瘋病的Clofazimine,再搭配其他藥物來治療多重抗藥性結核病人,花了近10年時間進行跨國的第3期臨床試驗,證實治療期程9至11個月的短程療法,療效與傳統20至24個月的長程療法旗鼓相當,醫療效益相當顯著。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2007年開始全力推動多重抗藥結核病的防治時,台灣有400多名多重抗藥結核病人接受治療,經過近10年來的不斷努力,患者數量已減少至200名左右,且中斷治療的比率降到3%以下,顯示醫療資源的妥善投入,強化了醫療照護的品質,也提高病人接受治療的意願。江振源相信,臨床試驗證實多重抗藥結核病短程療法的療效不亞於長程療法,會提高世界各國使用的意願。將治療時間大幅縮短,具有降低醫療費用以及減少病人所受折磨等優勢,可能會逐漸成為治療主流,為全球無數病人帶來另一種選擇。

相關推薦

翻攝emedicine   肝臟是身體的解毒器官,如果肝臟受到損傷或者是攝入的食物中毒素過多,都會導致肝臟帶毒,其後進一步對肝臟造成損失。那麼,如何判斷肝臟是否帶毒,又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肝臟及時排毒呢?   肝臟有毒素的四大表現 1、指甲表面有凸起的棱線,或是向下凹陷 中醫認為...

閱讀詳情 »

翻拍TT下同 近日陳慧琳和楊千嬅一起出席活動,兩位當了媽媽的歌手聚在一起,自然不少寶寶話題。對於有網民說陳慧琳長子蝦餃仔與宋仲基撞臉,她笑笑回應: 「可能是髮型的關係,眼、鼻和面都有少許相似。」她還透露蝦餃仔又酷又害羞,很少主動,反而弟弟小龍包比較友善主動,比較像爸爸。 記得陳慧琳兒子以前經常被媒...

閱讀詳情 »

  翻攝點力、book-med   現在中風也出現年輕化傾向,很多不良生活習慣都容易誘發中風!中風的徵兆有哪些,哪些人容易出現中風,出現中風該怎麼辦,一定要早知道早記牢!   腦中風“偏愛”十種人   腦中風主要有10大危險因素,排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