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多重抗藥結核病短程療法 可縮短一半以上療程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內科副教授江振源參與跨國研究團隊,花了近10年時間完成治療多重抗藥結核病第3期臨床試驗,證實9至11個月短程療法的療效,研究論文於今年3月28日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同時也是臺北市立萬芳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江振源指出,台灣過去對結核病防治投入資源不足,病人接受完整治療的比率不高,直到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07年在全台成立5個多重抗藥結核醫療團隊後才逐漸步上正軌。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多重抗藥結核病長療程須治療約20個月,使用5種以上藥物;由於治療時間長,藥物又有輕重不等的不良反應,影響病人完整接受治療的意願,導致近年來全球多重抗藥結核病平均完治率不到6成。相較之下,江醫師所參與的研究團隊使用短程療法,雖藥物種類相似,卻採用不同組合,治療過程所受的折磨也少很多,病人接受治療的意願較高。

  江振源表示,他們採用高劑量moxifloxacin,以及以前用來治療麻瘋病的Clofazimine,再搭配其他藥物來治療多重抗藥性結核病人,花了近10年時間進行跨國的第3期臨床試驗,證實治療期程9至11個月的短程療法,療效與傳統20至24個月的長程療法旗鼓相當,醫療效益相當顯著。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2007年開始全力推動多重抗藥結核病的防治時,台灣有400多名多重抗藥結核病人接受治療,經過近10年來的不斷努力,患者數量已減少至200名左右,且中斷治療的比率降到3%以下,顯示醫療資源的妥善投入,強化了醫療照護的品質,也提高病人接受治療的意願。江振源相信,臨床試驗證實多重抗藥結核病短程療法的療效不亞於長程療法,會提高世界各國使用的意願。將治療時間大幅縮短,具有降低醫療費用以及減少病人所受折磨等優勢,可能會逐漸成為治療主流,為全球無數病人帶來另一種選擇。

相關推薦

近期台灣大規模接種疫苗,疫苗的數量與施打狀況,也成為民眾所關心的議題。台北市長柯文哲先前曾拋出舉債買疫苗的想法,但是今日他卻表示,「今年沒有編列預算,而且真的想去買也沒錢。」柯文哲18日上節目時質疑中央疫苗採購太慢,因此北市現在打算編列80億,自行採購第3劑疫苗,另外,他今日也提到全球已經打完30億...

閱讀詳情 »

台灣今新增18例本土,以台北市7例最多。台北市長柯文哲喊話,現在起確診者接受疫調,不要再隱瞞,北市府已取得疫情指揮中心同意,只要跟台北市有關的個案都可調閱電信足跡。他表示,確診者在完成疫調後,市府會比對電信足跡,發現漏掉很多地方,「就算你沒講實話,慢個一、兩天還是會被知道」。柯文哲強調,防疫要靠高素...

閱讀詳情 »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本土疫情趨緩,台北市電影院依照指引有條件開放。欣欣秀泰影城今天上午宣布,配合防疫,今日全面關閉消毒;威秀影城也發出公告,台北京站威秀影城20日全面關閉並消毒。晚間觀光傳播局發新聞稿表示,欣欣秀泰影城該名快篩陽性員工,今日進行PCR檢測為陰性,欣欣秀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