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多重抗藥結核病短程療法 可縮短一半以上療程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內科副教授江振源參與跨國研究團隊,花了近10年時間完成治療多重抗藥結核病第3期臨床試驗,證實9至11個月短程療法的療效,研究論文於今年3月28日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同時也是臺北市立萬芳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江振源指出,台灣過去對結核病防治投入資源不足,病人接受完整治療的比率不高,直到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07年在全台成立5個多重抗藥結核醫療團隊後才逐漸步上正軌。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多重抗藥結核病長療程須治療約20個月,使用5種以上藥物;由於治療時間長,藥物又有輕重不等的不良反應,影響病人完整接受治療的意願,導致近年來全球多重抗藥結核病平均完治率不到6成。相較之下,江醫師所參與的研究團隊使用短程療法,雖藥物種類相似,卻採用不同組合,治療過程所受的折磨也少很多,病人接受治療的意願較高。

  江振源表示,他們採用高劑量moxifloxacin,以及以前用來治療麻瘋病的Clofazimine,再搭配其他藥物來治療多重抗藥性結核病人,花了近10年時間進行跨國的第3期臨床試驗,證實治療期程9至11個月的短程療法,療效與傳統20至24個月的長程療法旗鼓相當,醫療效益相當顯著。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2007年開始全力推動多重抗藥結核病的防治時,台灣有400多名多重抗藥結核病人接受治療,經過近10年來的不斷努力,患者數量已減少至200名左右,且中斷治療的比率降到3%以下,顯示醫療資源的妥善投入,強化了醫療照護的品質,也提高病人接受治療的意願。江振源相信,臨床試驗證實多重抗藥結核病短程療法的療效不亞於長程療法,會提高世界各國使用的意願。將治療時間大幅縮短,具有降低醫療費用以及減少病人所受折磨等優勢,可能會逐漸成為治療主流,為全球無數病人帶來另一種選擇。

相關推薦

有句話說:「醫師不是算命師,卻能從你的面相看出你會生什麼病!」當眼球、耳朵、指甲出現變化,當心身體健康出狀況,例如耳朵有一條線,要小心罹患心肌梗塞的可能,眼睛紅紅有血塊,要注意未來可能會有眼中風或甚至是腦中風。 TVBS《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表示,臉型不只是天生的,還受到更多後天人為的影響,平日...

閱讀詳情 »

鹽酥雞、炸薯條等油炸食物,總是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吃下去,完全把健康拋在腦後,這些食物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會導致荷爾蒙紊亂或失調。TVBS《健康2.0》鄭凱云表示,有些食物會傷害,甚至殘害子宮,可是有些人不知道天天都在吃,當心吃太多而罹患子宮肌瘤或是不孕症,透過正確健康飲食,遠離肌瘤與...

閱讀詳情 »

一位50歲的太太由於長年害怕看牙醫,牙齒出現問題時都沒有及時就醫治療,長時間下來造成上排牙根全壞,導致嚴重的咀嚼障礙,吃東西非常辛苦,身形也很纖瘦。來到診所時,自己已經受不了這樣的情況,即使害怕看牙醫,仍希望能做完整的治療。勤美悠植牙醫院長何正宏表示,經過我們評估,這位媽媽的上口幾乎是無牙狀態,需進...

閱讀詳情 »

口腔掌管呼吸、咀嚼、吞嚥、語言等重要功能,是顏面的重要構造之一,萬一罹患口腔癌,不僅可能顏面的損傷,對於呼吸、進食、口語表達也將大受影響。  國健署提醒,預防口腔癌並不難,除了及早戒菸、戒檳榔之外,定期接受口腔癌篩檢亦有其必要性!目前國健署提供30歲(含)以上有嚼檳榔及吸菸的民眾每2年1次免費口腔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