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紓緩痠痛的關鍵穴位|中醫 養生篇15

紓緩痠痛的關鍵穴位|中醫 養生篇15

過年打牌坐一整天,腰痠、背痛、手麻、腳麻,該如何恢復?長庚醫院中醫內兒科高定一主治醫師表示,腰痠背痛、手痠腿麻時,可嘗試按壓、捶打肩頸、手腳穴位,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改善不適症狀喔!

 

紓緩痠痛的關鍵穴位|中醫 養生篇15

 

肩頸僵硬時,可按壓、揉捏頸後方的風池穴、天柱穴,亦可捶打兩側的肩井穴,或以溫毛巾枕在後頸處,以促進血液循環。但溫敷時應留意溫度勿太高,以免燙傷皮膚。

 

1. 風池穴:後頸部枕骨下,斜方肌上部外緣與胸鎖乳突肌上端後緣之間凹陷處。

 

2. 天柱穴:後頸髮際,斜方肌外緣凹陷處,於後髮際正中旁開1.3寸處。

 

3. 肩井穴: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中點凹陷處 

 

煮菜、掃除、打牌造成的手痠、手麻,都可以按壓、揉擦合谷穴、手三里與曲池穴,幫助改善痠痛問題。

 

4. 合谷穴:手背第1、2掌骨之間,即雙手虎口處。

 

5. 手三里穴:前臂背面橈側,肘橫紋下2寸(約3指寬)處。

 

6. 曲池穴:手肘彎曲,手肘外側肘橫紋末端處。

 

腰部痠痛時,則可嘗試以手握拳,輕敲腰陽關穴、大腸俞穴,幫助暢通氣血,改善痠痛

 

7. 腰陽關穴:位於脊椎正中央,第四腰椎棘突處(約為髖骨最高處)。

 

8. 大腸俞穴:第四腰椎棘突下(約為髖骨最高處),脊椎左右兩側旁開1.5寸(約2指寬)凹陷處。

 

腳痠、腳麻、膝蓋脹痛時,則可嘗試按壓陽陵泉與委中穴,可促進血液循環,也有助改善因老化造成的膝蓋疼痛問題。

 

9. 陽陵泉穴:位於小腿外側,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10. 委中穴:膝蓋後側膕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之間凹陷處。

 

痠痛緩解相關問題,建議諮詢「中醫、復健科」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長庚醫院中醫內兒科 高定一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痠痛?】 http://havemary.com/article.php?id=4071

【痠痛貼布的使用須知】 http://havemary.com/article.php?id=4058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紓緩痠痛的關鍵穴位|中醫 養生篇15

相關推薦

▲巴金森氏症病人植入「深層腦部刺激器」所需導線的組件,自今年8月1日起納入健保給付。(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治療巴金森氏症的異動、不自覺顫抖,可靠植入醫療特材「深層腦部刺激器」控制,好消息是,繼決定終生埋單電池費用之後,時隔3年,健保署今(16)天再宣布,自...

閱讀詳情 »

蓄意自我傷害,或稱「自殺」,雖不在國人十大死因之列,但卻是個值得關注的議題。107年度自殺人數男性多於女性,且差異達兩倍之多;此外,自殺更是15至44歲民眾死因第二位,提醒民眾應隨時關心家人的異常狀況,以免憾事發生。  衛生福利部公布107年死因統計結果,蓄意自我傷害(自殺)如同以往名列國人主要死因...

閱讀詳情 »

▲衛福部首度針對罕病,開辦泡泡龍長照特殊照護服務試辦計畫。(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俗稱「泡泡龍」的水皰性表皮鬆懈症患者,這類從出生時,全身皮膚即異常脆弱,佈滿水皰、血皰,照顧者每天必須耗費數小時換藥,不少家庭難找到照顧的幫手,衛福部今(15)日宣布提供泡泡龍...

閱讀詳情 »

▲調查顯示,國內輕熟女保養最在意「保濕」。(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輕熟女最怕變成「乾」妹妹!國內最新一份女性肌膚保養觀念及習慣調查結果發現,30到49歲女性保養最重視「保濕」,超過4成每天平均要使用3種以上具備保濕效果的產品,卻仍高達9成對臉部保濕效果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