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網傳打新冠疫苗事前可吃止痛藥? 專科醫師告訴你可不可行

網傳打新冠疫苗事前可吃止痛藥 專科醫師告訴你可不可行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85歲的陳姓老翁日前由兒子陪同至社區接種covid-19疫苗,在注射後觀察時,陳爺爺的脖子出現紅疹及有小水泡,經醫師評估為過敏反應,故護理師立即陪同爺爺就醫,這時陳爺爺的兒子才說,聽說人家說在施打前可先吃止痛藥,可大幅減少不適感,故讓陳爺爺注射疫苗前1小時,服用其到藥局自行購買的止痛藥,醫師才發現此款止痛藥有阿斯匹靈的成份,才發現引發陳爺爺過敏是藥物,不是疫苗,讓大家鬆了一口氣。

不建議長者預防性使用 避免造成身體健康受損

民眾施打新冠疫苗後,會依據個人體質而產生不同的副作用,如注射部位紅腫疼痛、頭痛、肌肉痛、發燒、疲倦、畏寒以及噁心等。中榮灣橋分院醫療部林耘德主任說明,目前坊間流傳,可於施打前後吃止痛藥,減少不適感,但以目前醫學證據而言不建議長者預防性使用不建議長者預防性使用,可於有發燒、痠痛症狀時,使用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類似藥物(如普拿疼),其發生過敏之機會較NSAID類藥物來得低,也比較不會有胃潰瘍或出血或腎功能受損之狀況。

施打疫苗後多喝水 出現這些症狀快就醫

林耘德主任表示, 長者施打疫苗後需觀察15分後無礙,返家後建議要多喝水,若有微發燒可再觀察,若出現高燒、腹瀉、腹痛、嚴重頭痛、呼吸喘、胸痛、吃不下、全身無力等情形,則請立即就醫。

長者施打疫苗 避免染疫變成重症

中榮嘉義暨灣橋分院李世強院長表示,長者有三高是很普遍的,為了自己及家人的健康,鼓勵長者要施打疫苗,否則一旦染疫,有三高的長者變成重症的可能性增加很多,施打疫苗的優點比缺點多,故鼓勵長者若符合資格可就近施打,而施打現場都有醫師再次評估長者當下狀況,評估合適才能施打,故請長者或家屬若有有疑慮,可向醫師詢問及諮詢。

【延伸閱讀】

晚期腸癌治療新選擇:生物相似性藥

產婦生產遇疫情 醫:入院多重檢測不心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53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由於飲食習慣的改變,台灣罹患糖尿病的人口越來越多,現在有1項新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最終死於心臟病的比例,女性比男性來得高。根據研究表示,心臟病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女性,研究刊登在《歐洲心臟病預防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Prev...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近來知名藝人罹患大腸癌的新聞頻傳,大腸癌已成了不得不重視的病症。事實上,早在9年前國人的大腸癌罹患率即超越肝癌,成為台灣發生率最高的癌症,腸胃的保健觀念與檢查習慣,顯得日益重要。大腸癌是由腸道內的息肉轉變而來,檢查可透過兩個途徑:(1)大腸鏡檢查、(2)糞便潛血的初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24日罕見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患者齊聚一同,希望健保署給付SMA新藥物Spinraza,健保署對外回應,Spinraza對早期患者較有明顯療效,健保依法規必須按照適應症範圍給付,新藥品自今(108)年1月22日取得許可證,同月31日召開專家會議,且多次與藥廠...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疾管署昨(26)日發佈今年第2例腸病毒重症死亡個案,發生在台南市,案例是1名3歲男童,因誘發腦炎不幸於11月中旬死亡,由於個案未出現腸病毒輕症典型病徵,讓臨床醫師判斷困難,疾管署呼籲,雖然台灣已脫離流行期,仍要做好保護措施。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均表示,今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