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缺血性腦中風新療法 把握黃金6小時

缺血性腦中風新療法 把握黃金6小時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台灣逐漸進入高齡社會,據衛生福利部2016年統計顯示,腦中風是造成國人殘障的第一要因;因此,急性腦中風病患的積極治療刻不容緩。繼3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治療腦中風之後,目前已可經由動脈取栓術治療腦中風,而且時間可延長到6小時。

以往腦部的大血管梗塞治療,多以藥物及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為主,但此項治療需在腦中風發生3小時內完成評估並施打血栓溶解劑,而且對於顱內大動脈阻塞的治療效果也不理想;所以,大多數的病人並不適用此一項治療。

急性腦中風動脈取栓術 黃金治療期延至6小時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神經內科主任黃威詔指出,近幾年醫界努力發展動脈內取栓術治療腦中風,新技術是運用微創腦血管導管,透過導管導引至血栓阻塞處後,利用支架將血栓拉出或直接吸出完成取栓治療,手術過程不僅出血機率低,能在短時間內完成,而且疏通血管的成功率高,能夠有效降低腦中風後遺症,黃金搶救時間也延長至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發作後6到8小時內。

機械取栓術 小血管阻塞、非突然阻塞者皆不適用

黃威詔表示,國際間自2015年初發表了多項跨國多中心大型臨床試驗結果,一致顯示機械取栓術與單純使用靜脈溶栓治療相比,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與預後,而且不會增加出血風險。

不過,動脈內取栓術雖然效果好,也並非所有患者都適用,一般只能應用在腦部或頸部大血管突然阻塞,發作時間在6到8小時內,而且腦部尚未因腦中風造成永久損傷。如果只是小血管阻塞或者中風時間太久已經造成腦部損傷,又或是血管慢慢阻塞,而非突然阻塞者,都不適用此一治療。

緊急醫療照會系統  助降低缺血性腦中風死亡率

黃威詔說明,對於適當病人來說,動脈取栓術比單純使用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的治療,有著更好的效果和預後,腦中風的死亡率也明顯下降。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除提供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患必要的靜脈血栓溶解治療之外,中興院區和仁愛院區也隨時支援市醫各院區的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患動脈內取栓術治療。必要時,也會依照緊急醫療照會系統轉送病患到各醫學中心接受緊急動脈內取栓治療,造福大台北地區民眾。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14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每年約300萬人死於肺阻塞(COPD),在2016已占全球死因第三位,是最嚴重的慢性疾病之一。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我國97年至106年每年約5千人因肺阻塞死亡,106年更高達6,260人死於肺阻塞,為我國十大死因排名第7位。由於早期症狀並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攸關眾多罹患疱疹病患之全身性抗疱疹病毒用藥,獲衛生福利部拍板定案,原給付範圍限於頭頸部、生殖器周圍等部位,及免疫機能不全、癌症及器官移植的病人發生疱疹時使用,自今年12月1日起開放以acyclovir 400毫克藥品治療者,不限發生部位及病患族群,預估有50萬人受惠。帶...

閱讀詳情 »

別小看「隱形奪命殺手」空污的危害!專業醫師提醒,根據相關研究發現,走路、騎乘機車、騎自行車通勤的朋友,暴露在PM2.5的機率相較於乘坐大眾運輸工具者高出許多。若民眾沒有養成配戴口罩的習慣,長期暴露於空污下,恐因此埋下危害健康的風險,因此如何慎選口罩、做好自身防護非常重要! 別小看馬路空污!研究: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2歲少年與50歲的男子,兩位同為台灣重度A型血友病患者,命運卻大不同。少年幸運的生於近代,從小確診便採取例行預防療程,現在能像一般人正常跑跳;反觀50歲男子,因過去只在出血時用血漿補充,使其在早期關節受損,走路需小心翼翼。隨醫療進展,目前血友病預防療程,讓30歲以下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