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不只讓美國的大聯盟棒球停擺,球季更短而且更倚賴現場門票收入的小聯盟棒球情況更危急,超過三分之一的小聯盟球團認為今年疫情會影響明後年的營運甚至破產解散,而臺灣旅美選手不但錯過了今年磨練的機會,未來可能也得加速提升球技,否則挑戰大聯盟的美夢會更難實現。
(陳楷報導)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最嚴重的旅美球員首推去年下半年快速竄起的劉致榮,跟紅襪簽約後二月到美國先被隔離七天,好不容易練球開始兩個星期,連牛棚都還沒投,小聯盟春訓又全部停止,劉致榮只好回臺灣,又被隔離了兩個星期。
相較美國,臺灣各級棒球賽事幾乎沒有受到影響,劉致榮雖然還是文化大學的學生,但是因為已經簽下職業合約,即使人在台灣也不能打大專聯賽,幸好劉致榮對過去這兩個月飛來飛去卻打不到球的日子,並沒有太多抱怨。
「有好有壞,壞的就是沒辦法繼續待在那邊,好的至少出去體驗看到很多跟世界的差距,回來熟悉的環境再重新提升自己。
」而跟海盜簽約的內野手鄭宗哲,也是參加春訓不到一個月就回臺灣。
「這不是只有我遇到,這是所有打棒球的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就是先把自己準備好,隨時有機會就已最好的狀態過去。
」劉致榮跟鄭宗哲對未來的職業生涯態度都積極而且正面,不過過去臺灣旅美選手最主要的表演舞台小聯盟,可能陷入天翻地覆的變化。
新冠病毒疫情不但中斷了所有小聯盟球員的訓練,最快也跟大聯盟一樣七月才能開季,而且小聯盟球季又比較短,九月底就結束,而且現場門票佔小聯盟球隊收入的九成,有的球場甚至沒有轉播設備,不可能閉門比賽。
所以今年小聯盟球季幾乎等於報銷,而未來也不太樂觀。
小聯盟的歷史跟大聯盟幾乎一樣悠久,現行從AAA到新人聯盟六個分級制度也實施了將近一甲子,但大聯盟球隊擁有更多數據分析的工具後,認為不需要再花五六年時間評估培養一個大聯盟選手,去年底就打算把目前簽約合作的160支小聯盟球隊減掉四分之一,主要是短A跟新人聯盟隊伍,雖然省錢但引起了許多小聯盟球隊老闆以及地方民意代表的反彈;大聯盟又決定,因為疫情影響,今年的選秀會將從往年的40輪一口氣縮減到只剩五輪,明年以後可能也只剩20輪左右,換句話說高中跟大學球員被選的機會少了一半,有更多的球員會選擇升大學或者念到大學畢業再投入職業。
至於臺灣球員近年來因為中華職棒球團的簽約金愈給愈高,願意出國挑戰的也愈來愈少,雖然頂尖好手還是會被大聯盟簽走;但是整個小聯盟系統萎縮後,恐怕一去就要打出成績,而且年年都要進步,沒有辦法再磨個三五年等機會。
小聯盟風景的消失雖然是美國棒球傳統文化的失落,但對中華職棒來說反而可能是利多。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