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老人夜尿如廁釀危機? 飲食控制外需對症下藥

老人夜尿如廁釀危機? 飲食控制外需對症下藥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夜晚睡眠時起床解尿,是很多人都發生過的情形,但對於老年人而言,夜尿是造成老年人睡眠中斷的最主要原因,也是令老年人最困擾的排尿問題。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泌尿科主任王弘仁表示,夜尿是指在晚上睡眠期間起來小便,而夜尿的發生比例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高,每晚夜尿一次的40歲以上的族群約占65%,而60歲以上族群則約80%,若每晚解尿次數超過兩次,且尿量佔每日解尿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就叫做「夜間多尿」。

夜間多尿成因多 老年人最該注意

王弘仁主任指出,夜間多尿成因多元。一種是膀胱儲尿量減少,這類患者可能因攝護腺異常,使膀胱產生肥厚、纖維化的現象,導致日間與睡間皆有頻尿狀況發生;二是因患者本身內科疾病所致,包含心臟衰竭、心臟病、糖尿病及呼吸中止症等,都會產生夜間多尿的症狀;第三種則是隨著老化,大腦中的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導致的夜間多尿。抗利尿激素是由腦下垂體分泌、調控,它的功能是讓睡眠期間的尿意減少,晚上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進而使睡眠期間尿意減少。但老年人因腦部功能隨年齡增長而退化,造成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夜間多尿的情形也就更加嚴重。而夜間多尿除了導致睡眠品質與精神不佳,最大的風險其實在於夜間如廁導致的跌倒骨折,嚴重可能對老年人造成生命威脅。 

作息調整並搭配藥物治療 更能改善症狀

老年人的夜間多尿症是需要多管齊下控制的疾病。王弘仁主任指出,過去治療主要以生活方式調整,晚上減少攝取含咖啡因、高糖分的飲料與高鹹、多油的食物或水分較多的水果。如果生活作息調整之後,仍無法有效改善夜間多尿症狀,可經由醫師評估使用口服抗利尿激素藥物。口服抗利尿激素藥物是人工合成的,與人體賀爾蒙很相近,它可以取代抗利尿激素的功能,讓我們夜間腎小管對水分的吸收增加,減低尿意。配合每晚飲食的控制、生活型態的調節,可以有效改善夜間多尿的症狀。 

紀錄排尿日記 主動求診泌尿科醫師

王弘仁主任呼籲,若要了解是否罹患夜間多尿症須透過排尿日記診斷。患者須先紀錄完整三天的解尿量與飲水量,透過排尿日記供醫師做精確的診斷,並提供患者正確的治療策略。因多尿症狀可能是綜合性的病因,甚至可能是解尿習慣不佳導致,因此若有任何解尿問題建議主動求診泌尿科醫師。

【延伸閱讀】

八旬翁夜尿纏身 靠它改善繼續拚事業!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06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江小姐(化名)近幾年飽受心悸所苦,每當心律不整發作總得跑急診,正值育齡的她過往擔心暴露輻射後影響生育,無法下定決心接受電燒手術治療,日前接受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律不整團隊林廷澤與廖敏村醫師利用3D立體定位系統重建心臟結構,精準定位心律不整迴圈在於房室結,電燒手術後成功地解...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馬姍妤/花蓮報導】近年性侵案件頻傳,防治兒少遭受性侵害的根本方法,除了社會安全網的強化建置,更要盡早提供兒少完整且適當的情感教育和性教育。花蓮慈濟醫院小兒部、兒少保護醫療區域整合中心、社團法人聚落書坊文教發展協會在衛生福利部、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指導下,於10月5日舉辦「『跨越傷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因應世界狂犬病日,全球控制狂犬病聯盟每年皆舉辦活動宣傳狂犬病預防措施,今年也不例外,以疫苗接種為主題,希望透過寵物犬接種疫苗及適時提供遭咬傷者暴露後疫苗接種,能在2030年達到消除狂犬病目標;疾管署表示,全球每年約有59000人死於狂犬病,平均每10分鐘就有1人因狂犬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