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老人缺牙只能吃軟食? 植牙後讓癌症婦挺過化療難關

老人缺牙只能吃軟食? 植牙後讓癌症婦挺過化療難關

【NOW健康 林郁敏/新北報導】高齡近80歲的老太太因為牙口不好、無法好好進食,於幾年前女兒帶來植牙,醫師評估牙床骨頭條件不佳,進行左右2側上排約5、6顆牙齒的補骨療程,前後費時1年多才完成。未料,植牙完成不久後確認乳癌復發,女兒相當慶幸媽媽因為植牙後能有好的牙齒幫助進食,得以補足營養維持好的體力,順利挺過癌症化療的煎熬與不適。

 

當初女兒帶媽媽來植牙時,曾遭其他兄弟姊妹持反對意見,不外乎「媽媽年紀這麼大還來植牙?」、「身體能承受嗎?」、「有必要花這筆錢?」收治該名老婦人的牙醫師徐慶雲表示,臨床上也碰過很多缺牙的老人家認為年紀大、門面不重要,吃軟食就好。但實際上,囫圇吞棗、食不知味的結果,往往導致腸胃功能不佳、營養吸收程度也大打折扣,生了病復原速度慢,更連帶影響長遠的身心健康。

 

徐慶雲指出,植牙的主要條件為骨頭條件的好壞,年齡是次要的,常見許多銀髮族長期缺牙,牙床骨萎縮嚴重,補骨量較大,若加上左右2側皆有缺牙,光1側補骨就須4至6個月,等待骨粉和自身骨頭完成骨整合,才能裝上假牙,整個植牙過程至少需要1年以上的時間;若是牙床骨狀況尚佳者,最快4至5個月即可完成植牙療程。現在多採用微創植牙技術,傷口小、出血量少,大幅降低疼痛感,而且有新式雷射儀器及新式手術技術輔助加上器械完全消毒也能確保降低術中的感染機率。

 

徐慶雲認為,植牙不應完全以價格為主要考量,坊間常見利用行銷網路、削價競爭的植牙價格,往往在某些環節降低成本,讓人無法掌控植牙過程的品質。消費者除應慎選累積豐富經驗且有口碑的醫師,並了解使用的植體廠牌品質,再選擇適合自己的假牙,術後每半年定期回診,以確實掌握口腔內牙齒的健康狀況,提早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植牙成功與否,除了牙科醫師的專業技術與經驗及先進的設備與材料外,植牙術後也應積極配合服完消炎止痛藥,術後1周為軟組織的傷口癒合期,勿常拉扯嘴皮觀察傷口,以免影響傷口復原。徐慶雲提醒,口腔清潔也不能馬虎,要避開植牙傷口處、確實且小心清潔周邊的牙齒,並搭配漱口水消毒清潔,以免牙菌斑滋生過多恐感染植牙部位。通常清潔保健得宜並且定時回牙醫診所檢查,人工植牙其實使用起來就像是自己原生的牙齒,建議子女們別忘了檢視家中長輩的牙齒狀況,讓他們從齒找回健康。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出現年紀最大新冠感染患者!今(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4例境外移入患者,當中第691例年約90多歲有肺炎症狀,目前正在隔離加護病房治療沒有插管,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台灣確診者年齡最高的確診病患。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691例是名90多歲本國籍男性,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63歲姚女士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友,進行藥物治療2年,體質變得虛寒,行走坐臥間容易咳嗽、胸悶和喘不過氣,加上手腳時常冰冷,嚴重影響睡眠,前往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就診。謝伯駿醫師針對4個核心穴位予以針灸治療,並輔以中藥調理體質,從既有的西醫治療加上中醫合療3個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熱心公益的里長,日前騎車不慎「犁田」,導致右胸6根肋骨斷裂,肝臟也有撕裂傷,因心急著盡快返家服務里民,經評估肝臟撕裂傷穩定後,醫師建議採用純鈦鋼板固定肋骨手術,可大幅縮短癒合時間、降低病人疼痛且減少肺炎風險,術後3天即出院。單純肋骨骨折 治療以保守治療為主亞洲大學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近期校園自殺事件頻傳,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常能聽到「哭又不能改變什麼、你要堅強點阿、認份吧、你能成熟一點嗎、這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有必要這麼在意嗎、我也曾經這樣阿,還不是走過來了」,諸如此類的語言,彷彿是拴在腳上的枷鎖,讓人難以動彈。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精神科李品賢醫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