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老伴失智 夫妻退休夢碎

老伴失智 夫妻退休夢碎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家人若現行為異常,容易忘東忘西的症狀,就要擔心是否罹患失智症!台中就有一名六十五歲男子,原本是科技公司的高階主管幹部,不料工作表現卻每況愈下,開始無法決定公司決策,只好提前退休,經家人帶至醫院看診後,才確診為罹患失智症,醫師就提醒,倘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失智症照顧中很重要的觀念,才能延緩行為退化的速度。

 罹失憶症 行為失控拿雨傘搓人

65歲的洪先生,近年來出現記憶力變差、反應變慢,理解與問題解決能力退步,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外,性格也改變了,行為變得異常,情緒容易煩躁不安,有時外出還會拿雨傘戳路人,讓在旁照顧的太太常常要跟路人道歉。此外,洪先生也常常詢問太太,女兒在哪?即使解釋過多變,時不時還是會詢問,在外活動也常走失,讓家人擔心,家庭生活也頓時變了調。

好不容易快能退休 老公卻罹失智症

洪太太表示,初始因為先生行為及情緒的改變,著實造成家人很大的困擾,不但先生退休,其原本從事教職工作,為了照顧先生而提早退休,原夢想著退休後夫妻倆可以隨心所欲、快樂逍遙渡過晚年,想不到洪先生罹患失智症後,許多行為與能力開始慢慢退化,家裡的人幾乎是天翻地覆、苦不堪言,不得安寧。

所幸在經由記憶整合照護團隊介入,並解服藥追蹤治療,控制失眠與情緒問題,在照護兩年後,洪先生生活起居才漸漸恢復正常,能夠看電視、關心家人,但ˇ對於飲食與個人衛生仍須家人提醒。

 全球每四秒一人罹失智症

臺中醫院高年科廖妙淯醫師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調查,平均每4秒鐘就有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台灣失智症協會也在民國100年至101年底調查全國失智症盛行率,發現全台65歲以上長者,四分之一有認知功能障礙,極輕度失智症以上有約21萬人左右,也因此國人對於失智症的了解,的確有其急迫性。

廖妙淯提醒「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失智症照顧中很重要的觀念,若家人出現失憶、遊走、妄想、攻擊等精神行為,就要趕緊帶家人至精神科醫師診斷,以免錯失黃金治療期。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冬季是過敏的好發期,除異位性皮膚炎、鼻過敏等症狀外,根據美國研究發現,還可能衍生睡眠問題。研究指出,超過8成的過敏兒難入眠、易醒,相較沒有過敏的寶寶,平均一天少睡2小時,累計一年竟高達730小時。 睡不好影響學習力 醫師:從飲食開始預防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部...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43歲的李教授,在國立大學授課,由於長期使用聲帶,聲音沙啞已經有兩年的時間,本來不以為意,沒想到卻有逐漸惡化的趨勢。至醫院耳鼻喉科求診,經內視鏡檢查發現聲帶上有囊腫,導致了嗓音的異常。在醫師與討論後,於門診接受聲帶注射術,術後回診聲音已恢復,經檢查發現聲帶囊腫...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入冬後強烈寒流連接來襲,心臟疾病患者人數急遽增加,救護車於路上疾呼而過的次數變得頻繁,刺耳的汽笛聲也宣告著病人的生死一瞬間。冬天是心肌梗塞好發的時期,心肌梗塞如同死神的鐮刀一般俐落的奪走了無數的生命。難道心肌梗塞真的這麼可怕,如此無跡可尋嗎? 心肌梗塞致死率高 三...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黃小姐長期咳嗽,看過許多醫生,怎麼吃藥卻不見改善,到胸腔科檢查才確診是特發性肺纖維化(IPF),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根治,只能利用止咳藥減緩症狀;去年10月開始病情加重,咳到會喘,還發出像是轉動生鏽門軸的聲音,甚至伴隨漏尿的情形,黃小姐表示,「只要快吃飽就會開始咳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