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老夫妻在家吃飯,卻「上吐下瀉差點虛脫」緊急送醫!這種「每天吃的食物」比砒霜還毒且致癌,快看看你家廚房有沒有!

老夫妻在家吃飯,卻「上吐下瀉差點虛脫」緊急送醫!這種「每天吃的食物」比砒霜還毒且致癌,快看看你家廚房有沒有!

圖片來源下同

噁心、嘔吐、腹瀉……
近日,廈門某醫院門診室突然來了一對花甲夫妻,據其兩人向醫生介紹,他們是在喝了一碗自家煮的陳米粥後突然發病的。那麼老夫妻上吐下瀉,差點虛脫的症狀到底緣從何起?我們平時生活中又該如何避免?
 
老夫妻食物中毒原因解析
 
經醫院對夫婦嘔吐腹瀉物等檢測分析,老夫妻兩為「嘔吐毒素」中毒。
醫生說,這種嘔吐毒素是食品中常見的真菌毒素,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主要污染大麥、小麥、玉米和燕麥等穀類作物,也污染糧食製品。它們具有很高的細胞毒素及免疫抑制性質,因此,對人類及動物的健康構成了威脅,特別是對免疫功能具有明顯的影響。
 
老夫妻在家吃飯,卻「上吐下瀉差點虛脫」緊急送醫!這種「每天吃的食物」比砒霜還毒且致癌,快看看你家廚房有沒有!
 
根據「嘔吐毒素」的劑量和暴露時間不同可引起免疫抑制或免疫刺激,歐盟分類標準將其定為三級致癌物。當人攝入了被「嘔吐毒素」污染的食物後,會導致厭食、嘔吐、腹瀉、發燒、站立不穩、反應遲鈍等急性中毒症狀,嚴重時損害造血系統造成死亡。
 
而中國傳統飲食習慣中糧穀類比例遠遠高於西方,使得嘔吐毒素的危害更為突出。幸運的是,老夫婦一家因及時治療已沒有大礙,但仍需住院對其肝、腎、血液等進行檢測和觀察。


老夫妻在家吃飯,卻「上吐下瀉差點虛脫」緊急送醫!這種「每天吃的食物」比砒霜還毒且致癌,快看看你家廚房有沒有!
 
新米的儲存
 
目前,下雨比較頻繁,易導致家中食物黴菌污染,消費者應妥善保存好家中的穀物類食品。 此外,在選購穀物類食品時,應儘量選擇小袋預包裝產品(半月買一次比較合適),開封后放在通風陰涼乾燥處密封保存,且盡快食用。


老夫妻在家吃飯,卻「上吐下瀉差點虛脫」緊急送醫!這種「每天吃的食物」比砒霜還毒且致癌,快看看你家廚房有沒有!
 
謹防陳米「整容」變新米,選購要仔細
 
一看腹白:
 
大米腹部的不透明白斑為腹白。新米的腹白應該是乳白或者淡黃色,而陳米的顏色就會變深,甚至呈現出咖啡色。
 
二聞香氣:
 
呼一口氣聞,新米有清香味;陳米無清香味,有霉味。霉味較大的米不要食用,裡面可能含有黃曲黴毒素,是一種毒性非常強的化學物,毒性相當於砒霜的68倍,相當於氰化鉀的10倍,也就是吃一點點就會死掉;同時它也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一類致癌物,是苯並芘致癌性的4000倍。


老夫妻在家吃飯,卻「上吐下瀉差點虛脫」緊急送醫!這種「每天吃的食物」比砒霜還毒且致癌,快看看你家廚房有沒有!
 
三摸:
 
新米含水量高、會黏,發澀;陳米含水量低,手中搓揉會有殘留糠粉等粉末狀物質。
 
四咬:
 
新米要比陳米硬度大。新米非常硬,不易被咬碎;陳米則較脆、糟,很容易被咬碎 營養師推薦: 南方人習慣吃米飯,平時蒸飯時放適量的小米、燕麥等全谷。
 
熬粥時,可以一半精米一半糙米,再來點紫米、燕麥片等全谷;北方人愛吃麵食,可以和面時加點玉米粉等。做煎餅時,加點綠豆粉、全麥粉等。注意粗細搭配,保證食物多樣性,做到營養均衡。
 
老夫妻在家吃飯,卻「上吐下瀉差點虛脫」緊急送醫!這種「每天吃的食物」比砒霜還毒且致癌,快看看你家廚房有沒有!
 


 



相關推薦

▲阻力訓練與營養攝取雙管齊下,才能預防「肌少症」上身。(照/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肌少症已經是老化失能的最大「兇手」,尤其老年人最怕跌倒,但手腳想要強健,並非光吃保健食品就能強壯,物理治療師提醒,除了營養要夠、吃的對以外,還要靠運動,像是舉啞鈴或寶特瓶裝水,由輕而重;使...

閱讀詳情 »

陰莖癌發生率雖不高,但卻可能導致雄風不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泌尿外科黃建榮醫師表示,目前臨床觀察包皮過長、包莖導致清潔不易、HPV感染等都是造成陰莖慢性發炎而出現癌化,提醒男性應注意日常清潔,並留心安全性行為的重要性,才能保住命根子的健康。  陰莖癌的發生率約為十萬分之一,雖然屬於相對罕見的狀...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最新的研究發現,人類一天如果能維持16到18小時的斷食,可能是讓身體更健康的關鍵。當然,前提是你得撐得過這段時間。根據他們的報導,這種間歇性斷食可以降低血壓、幫助減重,以及長壽。 因為人們不習慣這種斷食方式,因此主持這項研究的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教授...

閱讀詳情 »

▲台灣與緬甸醫療團隊合照。(照/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手術中停電、麻醉機無法開啟…,這些在台灣難以想像的狀況,卻是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日前與高雄長庚、桃園長庚顱顏中心籌組的「用愛彌補義診團」在緬甸義診真實發生的突發事件,還好義診團員全是經驗豐富的資深醫護人員,才能臨危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