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老奶奶坐骨神經痛不良於行 中醫針灸緩解不適

  台中1名86歲梁奶奶去年8月開始感到右側下背痛,痛覺漸漸延伸至臀部和大腿後側,導致行走困難,睡覺時僅能屈膝而睡,且無法翻身,就醫確診為坐骨神經痛所致,考量奶奶年事已高,家屬決定求助中醫針灸治療,6個月後奶奶不但能拄拐杖行走,亦可一覺到天明,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吳俊昌表示,梁奶奶因右側下背、臀部、大腿後側疼痛,導致步態跛行,走路時無法以右腿承重,久坐時右臀部除了疼痛外,更有針刺感,故只能側身將力量放在左臀部,睡覺時更無法伸直大腿,僅能彎曲躺且無法翻身,故經常失眠,自述疼痛指數高達7至8分,令她苦不堪言。

  吳俊昌指出,患者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其第3腰椎至第1骶椎之間有多節椎間盤突出,第4腰椎至第5腰椎處一級脊椎滑脫,且壓迫神經,確診為坐骨神經痛,但因家屬不敢貿然讓奶奶接受手術治療,故轉而尋求中醫協助。

  吳俊昌說明,坐骨神經是人體最粗的神經,由數條腰椎與薦椎發出的神經根相互融合而成,並經過臀部、大腿後側一路向下,至於造成坐骨神經痛的常見原因包括椎間盤突出、脊椎管狹窄或脊椎滑脫,好發於第4與第5腰椎,及第5腰椎和薦椎之間。

  椎間盤突出常見於50歲以下的民眾,因椎間盤受擠壓突出,壓迫神經根造成疼痛;而脊椎管狹窄或脊椎滑脫的患者平均年齡為50歲以上,因脊椎骨老化、彎曲、變形等退化性變化,長出多餘骨質(俗成骨刺)壓迫神經所致。

  中醫治療主要以針灸為主,運用解剖層次針法,將治療區塊分為腰區和臀區,前者先將針扎入右側第3腰椎和第4腰椎,以及第4腰椎和第5腰椎橫突間神經根處,後者則將針扎於右側環跳穴(即坐骨神經通過梨狀肌之處),兩處的針感均有向下傳至大腿後側電流流過的感覺,再搭配其他中醫傳統穴位及配合電針治療。

  患者接受針灸治療近6個月後,步行時可將重心置於右腿,並從使用四足助行器進步至改用拐杖,睡覺時可伸直大腿,也可順利翻身,疼痛指數更降至2分。

  吳俊昌提醒,民眾可趁年輕時多訓練腰部的核心肌群,長者平時可打太極拳,並避免從事對椎間盤壓力過大的動作,如彎腰過久、坐矮椅子等,以及多保護膝蓋,若發生急性疼痛時,應儘量臥床休息,並穿上束腹或背架以保護腰部。

相關推薦

  翻攝魅生活     防癌幾乎是每個人關心的頭等大事,時不時就會有一些所謂「致癌物」被爆料出來,今天小編就請權威專家為您一一解讀這些傳說中的致癌物!   吃白米飯致肺癌? 圖片翻攝weixin,下同   【傳說】 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表...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蘋果日報 網友在臉書"靠北老公"PO文 說因為自己的小孩還小經常哭鬧 沒想到婆婆竟然說再小孩子喝的奶裡面加幾滴"酒" 小孩就會睡著不在哭鬧!讓他氣得真的無以復加 最誇張的事連老公都站在婆婆那邊 以下為原文 我真的被婆婆一家人氣得沒法子了。寶寶才剛出世不久,常常一直哭不停, 巫婆說在寶寶的...

閱讀詳情 »

翻攝荊楚網   一樣是50歲,有些人看起來像60歲,而有些人看起來卻只有40歲,這種現象您一定不陌生。為什麼有些人衰老得快,而有些人卻總顯得那麼年輕?其實,衰老與基因、運動、飲食和環境密切相關,飲食不當也會加速衰老。有些食物是「催老劑」,大家千萬要當心。   翻攝yinews,...

閱讀詳情 »

幼兒發燒是很常見的問題之一,許多家長一發現孩子發燒,就急著給予退燒藥。禾欣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當孩子發燒時,表示身體的免疫系統正在與病菌搏鬥,也是孩子提升抵抗力的過程,若孩子發燒時的精神、活動力與胃口都好,即使不退燒也沒有關係;但若未滿三個月的嬰兒出現高燒症狀則應立即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1. 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