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老年人聽力退化 失智風險高5倍

  你家長輩也會看電視時,聲音愈開愈大聲?跟人講話時,總習慣重複別人的話?小心這些都是聽力損失的症狀,若不積極改善,可能提高失智風險。國外研究甚至發現,聽損老年人失智風險高出正常者5倍,醫師提醒,為人子女應多關心老人家聽力問題。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劉殿楨說明,聽力損失是門診常見的症狀,各年齡層都可能發生。千分之3新生兒為先天性聽損,幼兒期則常因中耳炎導致聽力受損。青少年和年輕人則是因為長時間使用耳機聽音樂,而造成噪音型聽損。至於中年人,可能因為各種耳部疾病可引起聽損。到了老年之後,聽力退化比率偏高,65歲約3分之1聽損;75歲則達2分之1;年逾85歲,則8成顯著聽力退化。

  劉殿楨指出,聽力損失的主要症狀為與人溝通困難、聽不到或聽錯、電視聲響要開愈來愈大聲、一直要別人重複講話等;如有上述情形,務必尋求耳鼻喉科醫師與聽力師專業的協助。

  若確診為聽力損失,就應該對症下藥,例如,因為耳垢栓塞或中耳積水,所造成的聽損,只要醫師將耳垢取出或積水吸出,聽力立刻獲得改善。不分中耳炎或耳硬化症患者則可經由中耳手術改善聽力。

  不過,臨床顯示,超過8成聽損原因為內耳毛細胞或聽神經的病變,目前無法用手術或藥物治療,只能藉助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來改善,但後者必須手術,且價格昂貴,使用率極低。

  至於助聽器,劉殿楨認為,許多民眾對於助聽器都有著負面印象,認為戴上之後,有損形象,因此,全台僅約5%的聽損患者使用助聽器,與歐美國家相較,比率偏低。事實上,助聽器越來越先進,只需花一段時間來適應,並在正確環境下配戴,有助於與人溝通互動,減少焦慮、憂鬱,甚至跌倒、失智等風險。

  劉殿楨提醒,聽力是需要維護的,使用耳機聽音樂,或工作娛樂暴露於噪音之下,盡量讓聲音轉小一點。除了避免噪音,控制全身性疾病,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才能減少對於聽力的傷害。

相關推薦

【身體說】 當身邊的人打呵欠時,是不是會忍不住跟著呵欠連連? 打呵欠,具有高度傳染力,光是看到,聽到或想到打呵欠,就會讓人真的打起呵欠來。神奇原因,科學家仍在研究中:有人主張打呵欠是種演化遺跡,露出牙齒向周圍發出警告,是一種非語言的溝通。而多數的科學家則認為,這是一種「同理心」現象,就跟笑容一樣,...

閱讀詳情 »

沒有尖下巴哪來的瓜子臉? 打造完美臉型關鍵 墊下巴手術 文/ 徐永康醫師 以人體美學的黃金比例分析來看,下巴的長度應該佔全臉的六分之一,然而東方人普遍欠缺這般立體感的臉型,下巴長度不足甚至後縮,是不少人困擾的問題。除了影響美觀之外,也連帶影響了運勢。所幸現今的醫美技術可以彌補這些天生的缺陷,因此,若...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我喜歡在健身房裡運動。]某人在網路上個人資訊欄這樣說。[為讓自己保持健康,我喜歡登山、騎腳踏車和跑步。]另一個人說。這並不是一般交友網站的個人資料,事實上這是出現在幫助病人尋找適合的內科醫師的網頁,這些醫師這樣形容自己。 當然,醫師應該要成為病人的模範,過個健康平衡的...

閱讀詳情 »

TVBS主播鄭凱云今日主持「正念抗癌啟動身體自癒力」講座,提到因為有家族大腸癌病史,所以非常關心癌症議題。她除了做大腸鏡以掌握健康,也很開心藉由這次活動能夠聽到日本免疫專家谷川先生提供的最新抗癌資訊,原來體內的免疫機制早在治療前,已先啟動對抗癌細胞,在抗癌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身為「健康2.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